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都市小说>与谁同搏> 第一百三十八章 机会主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八章 机会主义(2 / 2)

如果有哪一件事没有做好,我就会怪罪于这种双重性格的存在。

这让我感到非常苦恼,觉得它无药可治。

然而,我孤陋寡闻了。

来看看文学大家是怎么看待人的性格这个问题的。

通常,人会被区分为善良的人,凶恶的人,聪明的人,愚笨的人,刚毅的人,消沉的人,等等。

但托尔斯泰说:

“我们往往总是这样把人分类。这是不对的。”

“人是不可能这样一成不变的。”

“我们谈论一个人,可以说他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聪明的时候多于愚笨,刚毅的时候多于消沉,或者正好相反;可是如果我们谈论一个人,说他是善良的人或者聪明的人,而谈论另一个人说他是凶恶的人或者愚笨的人,那就与实际情况大不相符了。”

“人好比河:所有河里的水都是一样的,任何地方也不会出现两样,但每一条河却有的地方狭窄,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平缓,有的地方清澈,有的地方浑浊,有的地方冰凉,有的地方温暖。人也同样如此。”

(张智在“人也同样如此”这几个字的下面,还画有重重的一道。)

“每一个人身上都具有人的所有品性的胚胎,有时表现出这样一些品性,有时表现出那样一些品性,而且常常变得完全不像自己,但其实他始终还是他自己。在有些人身上,这种变化往往特别剧烈。”

张智在他的这篇读书笔记中最后写道:

“看来,双重性格或者多重性格,都应该是人的正常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今天的阅读,使我终于释然了。”

五一那几天,张智在和许律师商量起诉的事情时,许律师不知是出于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还是真心想让他所代理的这个离婚官司达到他的委托人的愿望,他向张智委婉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许律师说,他担心朱墨毕竟是报社的一名记者,交往的人方方面面,如果朱墨恰好与法院的人比较熟,或者她可以利用到她的许多关系,根据朱墨对离婚这件事已有的态度,只要她想求得法院的帮助,那么,像这种属于民事纠纷的离婚官司,打起来就会非常令人头疼,常常会形成一种拉锯相持的状态,即便是作为原告最后能够达成离婚的心愿,那基本上也是到了原告和被告的精力都被耗尽的时候。

许律师建议张智,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事先做一些工作,这样,对案子的审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对许律师提出这样的建议,张智不置可否。

因为他可不想让自己花钱聘请的律师,借此成为一个袖手旁观的人。

而且,这种事情,不用许律师提醒,他也清楚。

那两年,自己帮助父亲打那场经济纠纷官司,已经有过切身的体会。

所以,自从有了起诉离婚的想法那一刻起,他就已经盘算着怎样去下这方面的功夫。

在这个问题上,他早已从他专业之外的读书学习中受到过启发。

这在紧接着刚才的那篇读书笔记后面,他写下的另一篇读书笔记中有记载——

1999年2月20日星期五

今天是大年初五,这个新年就要过完了。

昨天迎来了雨水节气,预示着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

可是我今晚读书,却没有感受到一丝春天的味道。

唉,古今中外,凡涉及诉讼之事,都离不开一个人字,法律是人制定的,法律是人来解释的,法律是人来执行的,因此,人,才是起决定作用的。

关于这一点,托尔斯泰的笔下不也是这样的情形吗?

“那个著名律师法纳林帮助聂赫留朵夫进行详细的案情分析后,觉得成功的希望是很小的,所以,他向委托人聂赫留朵夫说……如果有关系,您不妨去活动一下。聂赫留朵夫说,我倒是认识人。律师法纳林就说,那就抓紧点儿,要不然他们全都去治痔疮,那就得等三个月……还有,万一上诉失败,还可以向皇上告御庄。这也要靠幕后活动。”

张智在这篇读书笔记的最后写下的是:“!!!”

写这两篇读书笔记的时间,正好是张智帮父亲打那场经济纠纷官司,向省高院进行申诉的那段日子。

所以,面对即将开始的这场离婚诉讼,张智不会让自己输在这个“起跑线”上。

这样是不是太无情了?

某个瞬间,张智会在心里谴责自己的这种机会主义式的“无所不为”。

他设法为自己减轻心理负担。

人嘛,性格本身就是多重的,只不过这个时候需要自己呈现出这样的性格。而呈现出了这样的性格,并不能就此认定自己的品格有问题。

就像托尔斯泰说的那样,每一个人身上都具有人的所有品性的胚胎,善良的,凶恶的,等等,有时表现出这样一些品性,有时表现出那样一些品性,而且常常变得完全不像自己,但其实他始终还是他自己。

说的多好啊。

对吧。

于是,他对自己精心筹划发起的这场离婚诉讼,心安理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