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璃雪道:“丘原城好生热闹,便是王城也没有这么多人的。”
简心笑道:“白姑娘有所不知,如今丘原城一半的人口都是从其他城池迁过来的。父亲为人宽厚,乐善好施,即便是老弱病残也会为其安排住处和生计,久而久之,附近城池的一些穷苦人家便搬过来了,渐渐的,丘原城的人口便成了北部诸城之最。”
“简城主仁爱之心令人敬佩。”
简心带着白璃雪四处转了转,街上的百姓,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垂髫孩童,见到简心都会恭恭敬敬地称一声“二公子”,可见简城主一家确实深得民心。
走着走着二人来到了一处宅院前,大门的匾额上书“隆德堂”。看门的老者看到他们,忙迎了上来。
“二公子。”
简心扶住颤颤巍巍的老人,语声温和:“张伯,听说您前两日染了风寒,夜间咳嗽不止,可请赵医师来看过了?“
“看过了看过了,拿了几副药,好多了。”说着打量了白璃雪几眼,“这位姑娘是?“
“这是白姑娘,远道而来的贵客,我带她四处看看。”
“好、好。”
扶着那老人坐回门口的蒲团上,简心引着白璃雪进了隆德堂。宅院的布局很简单,中间是宽阔的庭院,四周房屋围合,过了穿堂后还有一个小院子,院落相通,大约呈“回”字形。
简心一边在前带路,一边向白璃雪介绍道:“这里住着的大多是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无父无母的孤儿,吃穿用度一半由城主府提供,另一半是季伯伯资助的。外院住老人,内院住孩子,还有一个小学堂。丘原城人口虽多,但老人孩子和残缺之人占了小半数,大多都是在别的地方活不下去才搬来的。“
白璃雪环顾四周,宅院虽简陋清贫,可每个老人、幼童脸上都挂着笑容,见到简心如同见到自己的儿孙、兄长一般亲切。
他们到内院时,孩子们正在学堂上课,几个年龄小的幼童在院中玩耍,见到他们来了,欢快地跑过来抱着简心不撒手,围了一圈儿,叽叽喳喳地叫着”二公子“。
简心从袖中掏出几枚铜钱来递给一个稍大些的孩子,摸了摸他的脑袋道:“拿去买些果子吃吧。”
几个孩子便欢呼雀跃着跑了。
看着那几个孩子欢快的背影,白璃雪的心情也轻快了许多。
转眼便到了中午,两人离开隆德堂,到了城中一处酒楼“不醉居”。掌柜见是简心,笑呵呵地问了声好,看到白璃雪时眼神一亮,却也没问什么,带着二人去了楼上的雅间。
“白姑娘想吃些什么?”
“都可以。”
简心转头问掌柜:“有什么新出的菜式么?”
掌柜笑了笑道:“二公子您忘了,昨日您与季公子才来问过,这菜式哪儿能出这么快?”
“那就跟往常一样吧。”
“诶,好嘞。”掌柜笑眯眯地退了出去。
白璃雪好奇道:“你经常来这里?”
简心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临平喜欢来这儿,每次他来,总要拉我一起。我们两个口味相仿,除了新出的菜品尝尝鲜,其他也就点那么几样,次数多了,掌柜就记住了。”
“临平是谁?”
“临平是季伯伯的独子,比我大两岁。说起来丘原城能发展到如今的面貌,还多亏了季伯伯的资助。”
白璃雪心想原来就是那个季家公子,既然他与简心是朋友,那昨日又为何气冲冲地到府上呢?白璃雪有些好奇,却也不好直接去问,便不再想了。
简心又向白璃雪说了些隆德堂的趣事,引得白璃雪忍俊不禁。说话间菜已经上了两三道了,香气扑鼻。两人转了半天都饿了,也不再拘泥于礼节,当即大快朵颐起来。
刚夹了几筷子,只听雅间外一阵喧扰声。接着珠帘被掀开,走进来一个俊俏的青衣少年,剑眉星目,有几分倨傲地微扬下巴。
看见他二人言笑晏晏的模样,少年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戏谑道:“我说二公子今儿怎么出来找乐子了,原来是约会佳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