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科幻小说>身为法师的我只想追求真理> 第三百一十四章 诺贝尔周对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四章 诺贝尔周对话(1 / 2)

“知道诺贝尔奖意味着什么吗?

这是所有走上科研道路的人,他们的最高追求。”

凯特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

她一直对郑理的与众不同有所了解,或者说很了解。

在她的认知里,郑理就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

只能从他的行为,看出些许情绪的波动。

通过实验证明高维空间存在后,所有人都在狂欢,郑理呆在办公室里喝咖啡看文献。

希格斯去世后,把最大的遗产,agic

的使用权指定给郑理交接。

在希格斯的葬礼上,郑理同样面无表情地献上白花。

这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郑理跟往常一样没有情绪波动。

这让凯特的期待落空。

她终于想明白了,郑理身上天然体现出一种疏离感,对世界万物的疏离感。

郑理虽然就坐在她面前,但是他的思绪飞到了无穷遥远的天际。

郑理回答道“可能是因为我的情绪阈值比较高。

更何况诺贝尔奖已经是过去式。

当高维空间被证明存在的时候,诺贝尔奖对我来说,只是早晚的问题。

你会因为自己很多年前的博士毕业论文发表而感到高兴吗?”

“如果我因为很多年前的博士论文,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肯定会高兴的整晚睡不着。

同时告诉我所有家人。”

郑理回答道“这就是我和你不一样的地方。”

漫长的时间会磨灭一切。

一直以来,诺贝尔奖都蕴含着不小的政治考量。

拿爱因斯坦为例,他在正式获得诺贝尔奖之前,陪跑了十年之久。

比村上春树陪跑的次数还要更多。

早期的时候,诺贝尔奖委员会,可以以相对论没有实验数据加以证明。

相对论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无懈可击。

但是到了1919年,亚瑟爱丁顿,通过日全食来测量恒星在太阳附近位置的偏转。

偏转的角度和爱因斯坦1915年通过相对论预测的完全一样。

这下有实验数据来侧面佐证相对论的正确。

但是到了1920年的时候,诺贝尔物理学奖依旧没有办给爱因斯坦。

这是因为当时一战刚刚结束,犹太人成为德意志在战争中战败的矛头所在。

即便后来爱因斯坦名声越来越大,相对论有了越来越多的观测和实验证明其正确性。

到了1921年,诺贝尔委员会终于抗不住来自科学界的压力了。

但是即便如此,他们颁发给爱因斯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由也是,光电效应的发现。

他们特意无视了相对论的存在。

因为诺贝尔委员会无视相对论的存在,爱因斯坦在颁奖典礼的时候选择在霓虹巡回演讲,而没有去参加颁奖典礼。

当然还有部分原因是他害怕被猎杀。

当时德意志的外交部长刚刚被反犹激进人士杀害。

而在调查中发现的目标名单里,爱因斯坦的名字赫然在列。

诺贝尔奖的政治性在这几年越发被大众所讨论。

以郑理的真身为例,科创生物的郑理,而不是的郑理。

郑理已经因为在脑机连接领域的发现,获得过两次诺贝尔生理学奖的提名。

但是他从来没有获奖过。

诺贝尔奖委员会的相关人士,通过其在华国的某些渠道,暗示郑理。

郑理如果公开脑机连接技术更多的细节,他才可能获奖。

加上之前,明明知道比尔不是灵魂的发现者。

诺奖委员会迫于阿美利肯的压力,选择把那一年的诺贝尔生物学奖颁发给名为米伦,实际叫比尔。

因此在郑理看来,获得这个奖没有半点值得高兴的地方。

任何奖项,当你知道背后可以被操纵的时候,它的神圣性就荡然无存了。

华国国内搞的这些电影电视奖项是同样的道理。

不过跟华国的电影电视类奖项比起来,诺贝尔奖多少要点脸。

凯特无奈道“好吧,还是得恭喜你获奖。

刚刚诺贝尔委员会的人有没有在电话里告诉你,你是一个人获奖还是和其他人共享?”

“没有谈到这方面。”

凯特猜测道“估计是你一个人独享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为诺贝尔奖是先考虑成果,然后再考虑人。

既然你获奖,那么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家奖是办法给通过灵魂的逸散证明高维空间存在。

在这个成果上,有资格获奖的只有你和希格斯。

希格斯去世了,那么你将独享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是个大师云集的地方,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和丁肇中都在这里工作过。

这二位是华裔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凯特在工作的这些年,见过不少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这里工作。

也见过不少在工作期间,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因此她很了解游戏规则。

冬天的斯德哥尔摩还是一样寒冷,整个城市在这一周都围绕着诺贝尔奖颁奖周转。

长达一周的时间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

由于郑理是欧罗巴联盟的法师,他没办法拒绝瑞典方面要求他到达颁奖典礼现场的要求。

而且诺贝尔奖委员会方面提出了请求,要在本次颁奖典礼上让郑理秀一下魔法。

对方表示郑理是自从梅林以后,获得诺贝尔奖的下一位法师。

那次魔法事件结束后,诺贝尔奖委员会出来公开道歉时的说法是

“由于我们的工作失误,没有对关于灵魂的发现进行审核。

从昨晚到今天,我们一直在调查情况,并将采取后续行动,来维护诺贝尔奖的公平公正。”

后来诺贝尔奖委员会在经过调查之后,把一部分锅给了《ce》,他们让米伦关于灵魂的论文发表的。

另外一部分锅给了阿美利肯方推荐米伦作为当年诺贝尔奖候选人的推荐人。

然后自己背了一点锅。

同时在事情发酵结束后,诺贝尔委员会最后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改成了梅林。

也因为此事,严重影响到诺贝尔奖的神圣性和公平公正。

俄国的r电视台那半年时间,把诺贝尔奖的各种黑幕和政治操控做了个专题纪录片。

跟华国100分宣传成60分相比,俄国属于60分能给你宣传成99分。

郑理到达斯德哥尔摩以后,能够感受到整座城市和他几年前来没有区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