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科幻小说>幕后科技公司> 第十章 手造机器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 手造机器人(1 / 2)

三米高的机器人矗立在实验室中,金属外壳还没有覆盖,由头部,身体和四肢组成,近处观看仿佛机器零件的堆砌参杂密集的电线。

机器的外形多种多样,相对于针对不同情况的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并没有什么优势,但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结构下,人形机器人仍然拥有着它所具备的重大意义。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层出不穷,固定化的机械技术已经渗透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大型机械可以做到许多人力无法做到的工作,也有着先天性的限制条件,地形限制。

机器是用来提高效率的工具,是重复劳动与计算的替代。

机器的大小也由其功能与用途决定。作为一款需要快速部署和应用的种植机器人,人形机器可以方便的搭载其余模块,实现种植任务。

沙漠地貌并不是简单的平地,高地,峡谷,沙丘多种多样的地形,就决定了机器的大小与重量。

这样的机器人任何国家都能造出来,因为缺少控制系统。无人操控并不是真的字面上的无人操控,一般指代的是远程操控和自动运行。

种植机器人缺少了各项系统的安装,换言之,站在魏来面前的大家伙,是个样子货。

要想让机器人动起来,就得靠一套完整的工作系统。

而系统的核心,也就是机器人的底层逻辑,编程。

机器人编程语言是一种程序描述语言,它能十分简洁地描述工作环境和机器人的动作,能把复杂的操作内容通过尽可能简单的程序来实现。

机器人编程语言也和一般的程序语言一样,应当具有结构简明、概念统一、容易扩展等特点。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很多情况下都是操作者实时地操纵机器人工作。

系统带给魏来的知识传承,让魏来解决了编程的大难题。在编程这一块,可以说魏来是一个初学者,但是系统带给魏来的是相当先进的机器语言。

魏来并不清楚自己掌握的编程知识是一笔怎样的财富。

现阶段的魏来,可没有人可以交流。

最先安装上的是机器人的工作系统,自动种植,沙漠地形中,种子需要在1.2米深的位置生根发芽,简单来说工作流程就是移动打洞放种子。

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到了控制系统上。电力驱动的机器人,各项电子元件,在魏来的手中重新构建,形成了操控无人机的核心元件,这个长方体电子元件,抽屉大小,控制着整个无人机的运行。

这正是系统提供的多功能无人机器人技术的精华,真正的黑科技,通过设定各项参数,实现机器人与环境的交互,命令的执行。

简单来说三大功能:环境扫描,精确定位,移动控制。

魏来将它装进了机器人的头部,并给这个系统起了个名字,“感官”。

接下来机器的运行所必要的能源转化,动力系统。

如果机器的能源供给只能运转几分钟,作为移动机器人是极其失败的,而作为固定机器人,它的效率又比不上现有工厂机械加工的效率,人形机器的劣势便在此处。

以现有的电力存储系统和发电效率,对于一个移动机器人的体型无疑过于庞大。

制备光伏发电板,用到了系统的优化技术,抛弃了传统发电机,达成了小型化与能源的升级,沙漠中的机器移动需要耗费更多的能源。

一顿操作之后,机器人的移动耗电来到了3%,工作状态下的耗电来到了5%,移动速度上每小时100公里,极限速度每小时120公里。

魏来满意的看着制造出来的机器人,一周后,幕后科技绿地培育基地,魏来与苏谦等人一起进行第一次实际应用测验。

众人看着眼前的机器,没人觉得会成功。眼前的机器人还没有装上外壳,重量1.35吨,电线与零件配合而成,一股浓浓的废土风格。

岳作功心想:“本来以为是个全地形车打桩种植机,结果是个机器人。没有强力的控制系统,能不能动还两说呢,有这编程的水平干啥不行?

大型制造业工厂也不敢直接搞这无人机器人,真够奇怪的,先看看再说吧。”

跟岳作功想的不同,赵菲芸与唐明江则对此产生了深深地对未来的担忧,大众虽然对于机器人并不陌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