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节来朝的前一晚,宫中举行了盛大的典礼。
唐朝风气开放,程朱理学那一套也未诞生,因此对于女子的要求,并无宋时那般苛刻。
因此,皇宫中,除了皇帝、皇子到场参加宴会,宫中太后、皇后,甚至地位较高的妃嫔,均有出席。
各国使节在京停留的七日之间,会就本国的关税、贸易等问题,与大唐朝廷的要职官员商议。届时,便是林太师等人最忙的时候。
此盛典,便是专为使节接风洗尘的。
坐在龙椅,身穿龙袍年近四十的中年男子,便是本朝皇帝。
盛典的场地,共有三层平台。
皇帝坐在盛典席位的最高处,不仅身后坐了皇室宗亲,往下平台的左右两边,分别坐了一众的外国使节和本朝大臣。
第二层和第三层平台中央,站满了一众舞女。随着乐师们的奏琴鼓乐,整个场地顿时歌舞升平。
皇帝虽对这种盛大场面已是见惯,但他仍旧正襟危坐,看着眼前花团锦簇的场景,心中却在警惕身后的泰王父子,以及部分功高重臣。
他明白,自己并非当皇帝的料。
当初,这个皇位本不该属于自己。
如今,作为小皇叔的泰王,正在积极拉拢各朝中重臣,自己也不是不知道。他能靠得住的,也仅有陆将军而已。
看似威风的皇位,对他而言,这些年实际是如坐针毡。
在这盛典上,同样留意着泰王府一家的,不止皇帝一人,还有坐在第二层平台的乌途国使节。
他坐在席上,举起酒杯,与身旁的其他使节谈笑风生,实际则食不知味。只因他察觉到,泰王儿子身旁女子,并不是他们乌途国的王妃,而是一名从未见过的妃子。
十几日之后,等来唐的事务处理到差不多的时候,这位乌途使节,专程拜访了泰王府一趟。
在会过泰王爷之后,又在偏厅问候了小王妃其雅。
“小王妃,”
使节礼数周到地行完礼,指着身后的几个盒子道,
“这几盒补品和首饰,是王上特意吩咐属下,专程带来的。”
“紫鹃,你们帮我把东西放下去吧。”其雅王妃站起身来,以礼相待,
“王叔,您大老远地赶来,还为我们准备这些补品,劳您费心了。您也坐下,陪我喝口热茶。叔侄之间,本不必如此多礼。”
“王妃,”
这位使节身为其雅远亲,被尊称一声王叔也受得起。当即便也不再拘礼,便坐在椅上,只见他双目却迅速扫视了大厅一眼,
“您在这中原,这几年里可习惯了中原的饮食吗?”
“倒是习惯了,不过偶尔还是会想念家乡菜,我便让紫鹃去下厨,做点小菜、点心到我房里。”
说到此处,小王妃欲言又止地看了看大厅内的丫鬟,见只有紫鹃和霜儿,以及使节身旁的两个乌途下人,便将她在心里积压了许久的疑惑,用乌途语问了出来。
“王叔,有件事情,还希望您能如实回答我……现在,我父王还好吗?”
使节品了口茶,略有所思之后,用同样的乌途话回答了她:
“王上现在头痛症比往日重了些,不过太医说只是小毛病,是劳累过度所致,让王上多加休养。现在有太医和王后看管着,好生调养应该便无大碍,还请小王妃放心。”
小王妃听完这番话,心情立即黯然下来,喃喃地道:“难道经过那一仗,眼下乌途国的财力,当真如传言那样,变得如此艰难?”
“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