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朋友选择回老家,而我选择留在魔都。两年间,她换了一次工作。第一家公司工资3500,没有五险一金,时常加班,那段时间,她每天加班到深夜,一向睡眠困难的人,却夜夜沾床就睡,看着她日渐消瘦的小脸,眼底下若有似无的黑青,很是心疼。
我抱怨道:“这活多钱少,也太亏了!”
她无奈地苦笑:“没办法!生活所迫”
一年半后,她终于下定决心换了一份工作,虽然有着一年半的经验,但小城市的就业选择有限,第二份工作是一家美容公司,每个月四千左右的工资,有五险一金,一般不用加班。总体来看,也算是比上一份好。但扣除五险一金,衣食住行,每个月几乎没有存款。
而自己,每天挤地铁上班,下班挤地铁回到出租房,身心疲倦,倒头就睡,把生活过的兵荒马乱。但这忙碌的生活,却感觉不到踏实,仿佛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但什么都不做,却更加烦躁。这矛盾的心理,打开了我的失眠之门。
理想果然是丰满的,这矛盾的生活,一度让我怀疑自己,怀疑世界,怀疑一切。回想18岁前的时光,竟真的如镜中花,水中月一般,美好得不像话!
吃饭的时候,我莫名地问了朋友一句“一个人在外,过着紧巴巴的生活,为的到底是什么?”这一句,不仅是在问她,也是在问我自己。只是这一次,她微微一笑,沉默了。
也许这根本没有答案,每个人的离开和留下都有理由,所有因果或许早已掩埋在那个已然过去的青春里。为了什么而开始,为了什么而留下,也许早就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继续向前走!
在“风犬少年”中有这么一句话,生活什么时候给过我18岁?又或许刘闻钦想问的是,生活什么时候对我温柔以待过?18岁只是一个代名词,它代表了一切美好的所在,我曾幻想过18岁以后的生活,到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会有,会有一个好成绩,考到一个好大学,会遇到一个喜欢的人,相伴而行。这个年龄像是被赋予了神力,所有青春的孩子,理所应当地,都会在18岁这一年愿望成真。但后来呢??好像变得和想象中不大一样。
原本的岁月静好被生活的鸡零狗碎打磨得认不清原本的模样,我们渐渐学会逃避,学会装傻,生活只要没遇到惊涛骇浪,能够走下去的,就慢慢走下去,轻易不改变。这种就是舒适圈,养成很简单,离开却需要鼓足所有的勇气。因为时间和习惯是个可怕的怪物,它会让我们变得面目全非,懦弱的只想做个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