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特殊之处在于是工作后重新学习的表演,并且生活的前十几年都是在东瀛度过的,说小半个“东瀛人”也不过分——这也是他后来会在“东瀛人”这个赛道取得一定地位的原因。
落选“邱英杰”这个角色后,考虑到本剧中有东瀛人戏份,导演组给他安排了这个小角色,方便询问相关事宜。
芦方生刚刚毕业,热爱表演,能演上李导的戏就谢天谢地了,也不嫌角色小,自然答应了下来。
此时听到李导问自己这个问题,他说:“嗯~台词不说了,挺地道的。就是......感觉身上少了点那个味儿?”
“嗯?什么味儿?”
李一白立刻来了兴趣。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朝人,自然不知道“那味儿”是什么,但要是芦方生觉得有不对劲的地方,那肯定是有点问题。
拍戏,细节大过天!
他马上追问道:“你具体说说!”
实话说。
现场局面其实挺搞笑的。
小卢一个假“东瀛人”,去置疑一个真“东瀛人”,演得不够“东瀛”。
活生生一出黑色喜剧~
芦方生倒没有这个觉悟,只是想在导演面前表现表现,组织了一下语言,说:“就是......他身上有那种东瀛人对于自家产品的自豪感,但缺了一种对于机器的敬畏感。”
“真正的东瀛匠人,说起这些东西,必然是万般自豪,觉得自家产品天下第一!”
“但同时,他们又会对机器表现出足够的敬畏和谨小慎微。”
说到这里,芦方生可能觉得自己这个“假东瀛”把东瀛人夸得太狠,有“胳膊肘往外拐”的嫌疑,补充道。
“至少......”
“他们在别人面前要对自己这么催眠!”
其实关于东瀛人的话题非常庞大,像《菊与刀》那样的东西,在芦方生看来更是西方人对东瀛人的误解和想象,和现实压根扯不上关系。
但要说一句两句话把这个问题说清楚,那更是在扯淡~
芦方生短时间内说不明白,只好对李一白解释道:“李导,你可以了解一下‘世间’这个概念。”
“或者,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所有东瀛人都有表演型人格。”
“他们必须根据所处的环境,身边的人表现出应该有的那副样子~”
“对于工匠来说,对机器的敬畏简直是深入骨髓的,就算不够深入,在别人面前,也得表演出那种深入~”
“不然,就会被别人排挤,为社会所不容~”
“......”
艹~
李导思考一阵后,结合自己在东瀛期间的经历,马上悟了!
这就是东瀛人精彩自吹自擂的“躬匠精神”,啊,不对,是“工匠精神”的来源么?
老话说“螺蛳壳里做道场”。
东瀛人给人的印象,无疑是这方面的专家!
原来,这是一种文化和表演?
“工匠”,如果不表现出“工匠”精神,就会自绝于社会?
怪不得东瀛人见别人都是客客气气,赞叹一样东西的时候也是夸张到极致的“斯锅唉”长,“斯锅唉”短的~
原来,他们都是默认自己正在进行一场表演?
从芦方生处得到这个答案,李一白只觉得自己眼界大开。
原来~
除了演员和明星之外,还真有人找不自在,日常给自己加层皮,成为“套中人”的?
他自嘲道:这样说起来,国内演员更没脸说自己辛苦了,东瀛有一亿面具从早带到晚的同行呢~
回归现实。
乐归乐,拍戏最要紧!
知道群演的表演不到位,他这个重视质量的导演自然过不去这道坎,马上让芦方生和对方沟通了起来。
那东瀛人本来还自信满满,现在见到导演一脸严肃也知道事情有些不对劲。
不过,当芦方生真正开口,并且严厉指责他丢了东瀛人的精神之后,这货马上低头“森尼马赛!”,“轰多泥,森尼马赛!”起来。
除了少了点闪光灯和“咔咔咔咔”配乐,既视感极强~
一阵沟通之后,现场再次排练了起来!
这次排练没什么问题,连李一白都觉得“味儿很正”!
十分钟后。
随着一声清脆的打板声,这场戏顺利开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