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人只觉得头皮发麻!
一种作曲人已经锻炼出来的超强抗压能力,在这唢呐声下如同摧枯拉朽般被推了个干净!
!
唢呐的声部渐渐降低。
快速轮指的琵琶音清晰连贯,以点成线。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窃窃如私语。
推拉吟揉,大珠小珠落玉盘。
弹跳的七指轮柔中带刚棱角分明。
随着各种乐器的陆续加入,经典的味道肆意散发。
那种奋进的激昂仿佛为人的身体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直到乐曲结束,回过神来的作曲人才急急看向音乐平台上显示的歌曲名称。
《小刀会序曲》!
!
作曲汪星人
演奏华夏民族乐团
这是一首真正的民乐,而且是构造复杂的民乐交响!
唢呐开局!
那是所有乐器都无法比拟的效果,直接刺激的屏幕前所有人肾上腺急速分泌!
唢呐过后紧接着就是琵琶,声音灵动,又有紧张的感觉。
开头出现的两次鼓声,低音大鼓,声音结实而有力,既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能表现低沉紧张的气氛。
这大鼓经过了刻意的“显化”处理,录得相当霸道,更坦白地说是“茹毛饮血”!
整首《序章》气势恢宏,甚至是霸气凌人。
对于含蓄的华夏音乐来说,如此震撼的开场,简直开历史之先河!
于承安也在他的分析中对这个序曲进行了一针见血的点评
《小刀会组曲》是对华夏传统音乐合奏的颠覆性演绎!
!
如果高爽看到这个评价,大概率会对于承安比个大拇指。
作曲者是中国着名的音乐大师商易。
有趣的是,商易大师虽然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但是大学阶段却是学习的小提琴和西洋音乐创作。
而《小刀会组曲》是他应邀为舞剧《小刀会》创作的舞台交响乐。
不拘泥与传统的商易大师,结合了西方交响乐的特点,在纯民乐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幅度的创新。
这才造就了不朽的经典,为中国民乐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刀会组曲》的序曲部分,是星爷电影配乐中运用最为频繁的一段乐章。
如在《大话西游》里至尊宝被点三颗痣看照妖镜,还有至尊宝变成孙悟空后大战牛魔王之前亮相。
《鹿鼎记》海大富化妆成关公亮相,还有《大内密探零零发》皇上出场揭穿无相皇的时候都用了这个配乐。
在《功夫》中,《小刀会组曲》不仅在阿星被打的全身骨节经脉尽碎的时候渲染了悲壮的气氛,更在破点成蝶的关键时刻画龙点睛。
《序曲》部分的评论区里全是被震撼到不能自已的听众。
“燃爆了!”
“我汪皇已经无敌了!开场就是经典的味道!”
“唢呐一出,谁与争锋?”
“汪皇好像特别钟爱唢呐啊,简直要被他玩出花儿了!”
“后面的大鼓也相当震撼!”
“琵琶,二胡的运用也十分出彩。”
“我特么第一次听民乐听的热血沸腾!绝绝子!”
“彼此彼此,以前觉得民乐超土,没想到居然能嗨到这个程度……”
“序曲?后面还有喽?”
“这只是个开场,全称叫《小刀会组曲》,故事性很强,建议全部听一遍。”
“我一直以为汪皇擅长的是西洋交响,没想到民乐也玩的这么熘?”
“其实还是能听出一些西洋交响的影子的,不过这水平你用熘来形容就有些不贴切了。”
“?”
“那是相当熘!
!”
整个组曲一共有七个乐章,依次是“起义”、“胜利”、“抗议”、“夜袭”、“求援”、“突围”、“决战”!
序曲部分对应的是起义,其他几个乐章也是特色鲜明,主题清晰。
全部听完之后,音乐人们再次沉默了……
那道年轻的身影,总能一次次打破所有人对他的固有认知,这次也不例外。
《小刀会组曲》的水准之高,纵观华夏如今的音乐圈,已经少有人能企及。
即便是八位曲皇里,怕是也只有两位精研民乐的能在创作水准上与汪星人高爽一较高下。
可其中一位已经是九十高龄,另一位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于承安!
而于承安在长文中说“单论民乐的交响编排,自己与高爽伯仲之间,若要论民乐中单个乐器的运用,自己拍马难及!”
很多音乐人对于于承安这种谦虚其实是有些不忿的。
不可否认,高爽的钢琴和小提琴创作都是最顶尖的级别。
可于承安在民乐方面也是华夏首屈一指。
甚至就连他晋升曲皇也是因为古琴方面的创作与研究。
如果于承安在民乐单个乐曲的运用上都不如高爽,那岂不是变相承认高爽已经是华夏民乐第一人了?
高爽才几岁?
一样乐器想玩到精深,都要经历无数的岁月反复练习和琢磨。
就算再怎么天才,也得有个限度!
高爽已经彻底摸透了钢琴,小提琴。
同时对于西洋交响,甚至民乐交响中用到的乐器也有广泛的了解。
即便是现代乐器,也都可以运用自如。
他还有多少精力和时间再将一门民族乐器练到巅峰?
练到超越于承安玩了一辈子的古琴水平?
……
只可惜这种不忿转眼间又被呼了一脸……
看到分析末尾,砸死骆驼的最后一颗大树终于出现了!
《十面埋伏》!
音乐的备注里高爽贴心的填上了“垓下之战”几个字。
算是将音乐描述的背景交代了一下。
垓下之战在蓝星跟地球上没有多少区别,刘邦、项羽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
有了这个相同的历史背景,理解起乐曲来就容易的多。
全曲虽然不长,却可以分出十三个段落。
乐曲从战争的准备阶段开始,以琵琶模拟战鼓声,用轮指演奏模拟号角声。进行排阵、点将。
作战部分中,楚军被围得水泄不通的情景,以及到九里山大战全曲的,运用琵琶高超复杂的绞弦技巧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惨烈。
四面楚歌,暗示项羽兵败。
最后的战争结束,项羽自刎,刘邦得胜回朝,音乐结束。
全曲气势恢宏,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
这首《十面埋伏》以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可以说是将华夏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对于首曲子,于承安最后的评价却出奇的简单,只有四个字
高山仰止!
!
本站最新域名1b</p>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