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显然的是,张璟并未受到这种打压,而是趁机一飞冲天,更是直接打破了文武之间的壁垒,从一个微不足道的武臣,成为了掌握了极大权力的文官!
这等飞跃式的升迁,真的是令人大跌眼镜!哪怕是石亨,这个有复辟之功的多门第一功臣,也没有这个资格,只不过是加了个太师的虚衔罢了,实际上,还是武臣,并无本质上的变化。
你要说战功,十个张璟都比不上石亨!
所以,张璟以武转文,而且上来就是南京兵部尚书这种虽然看上去没什么实权,因为大家都习惯了,认为南京六部都是养老的职务,却忘了张璟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南京参赞机务官。
若是张璟没有参赞机务这个头衔,那么他这个南京兵部尚书还真不见得有多大是职权,因为南京兵部尚书的职权,很大一部分需要参赞机务这个头衔来保证。若是把参赞机务这个头衔给了别人,那么这个人自然而然的就把属于南京兵部尚书的某些职权给承接过去了。
比如,对南直隶诸卫所的管理权,对南京城防、江防的管理权,这些有些模糊的职权,很容易就被有参赞机务衔的人给夺走了。
但当参赞机务、南京兵部尚书这两个职衔集于一人之身时,这个人便会成为实际上的封疆大吏,南直隶的实际掌控者,哪怕是应天、凤阳二巡抚,这南直隶实际上的百官之首,都不得不退避三舍。
至于漕运总督、巡盐御史等专务一事的官员,就更没法相提并论了。
因为不论是应天、凤阳二巡抚,还是漕运总督、巡盐御史,都只是差遣官,他们的寄禄官一般都是右都御史、甚至只是副都御史,不过是三品而已。
而兵部尚书却是实打实的本官,从一品的大员!文官中,除了那三公三孤的荣衔,六部尚书就算是到头了。
至于内阁,从来都不是一个正式的机构,他们的权力在此之前,从来也未曾凌驾于六部之上。
若是张璟这样都算是不受皇帝陛下待见的话,那怎样才算待见?
这其实用圣眷正隆来形容都不为过啊!打胜仗的边帅多了去了,或许战绩没张璟亮眼,但也是与当前的大环境有关。
北虏国力不济,已经无法大规模南侵,终归只是小打小闹罢了。张璟的所谓大捷,不过是凑巧罢了,正好遇上毛里孩想要树立威信而已。
除了战功之外,张璟还有什么功劳?
以弱冠之龄,便成为封疆大吏,一方要员者,本朝还未曾有过!哪怕是太祖当年打天下的时侯,都没有过。
张璟凭什么?若是没有陛下的首肯,他背后的人再怎么造势,也是不可能的。
任礼怎么说也是太宗年间就开始任职的老油条了,论揣摩圣意,哪怕是宫里的那些阉人,估计也没他的水准。
他深知张璟不是自己能够得罪的存在。所以,他接受任命后,便打定主意,兢兢业业、老老实实的把差事办好,哪怕曹吉祥与石亨或明示、或暗示的,让他给张璟制造点麻烦,他也只是装糊涂,却半点都不松口。
任礼知道,自己是绝对得罪不起张璟的!
论官位,他只是一个协理中府事的左都督,虽然品级上是正一品,但武臣的正一品有什么用?君不见都督、指挥使之类的武臣几乎遍地都是,随便拿出一个地方卫所的首领,你要只是个署指挥佥事、署指挥同知之类的,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但有个毛用?最多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耍耍横,出了卫所,连个县丞都比不上。
至于他们五军府,听起来威风八面,左一个都督,右一个都督的,有什么用?五军府现在还剩下点什么权力?鸡零狗碎的,那一样不得看文官的脸色?
任礼早就打定了主意,既然得罪不起,那就好好配合,张璟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绝不自作主张,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自己没那么头铁,更没有曹、石的权势,拿什么去跟张璟打对台?
老老实实的干好自己的事儿,别让张璟挑出毛病来就行了。其他的,还是算了,他一个小小的终身伯爵,奉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