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萧弃下了连云山脉后,便欲在广元镇整顿一晚,可是来到城门处却有两名差官盘查每一个过往的行人。
萧弃远远望去,目光很快锁定在城门口官帖的几张画像之上,其中一个正是萧弃本人。
萧弃连忙低头,暗暗思忖道:“看来事情越来越复杂了。”随后,他找了一处僻静之地,从储物戒子中拿出了一张奇异的面具帖在了脸上,这张面具还是当初历练之前纪长恭送予他的,没想到当初没用上,这时却用上了。
萧弃一番仔细鼓弄,很快变作了一张普通的面容悄然回到人群,然后顺利地进入了城中。
就此他白天赶路,晚上找客栈或找寺庙休息。
月余之后,萧弃横跨半个东陵郡,来到了南河郡嘉元城。
南河郡分属大乾皇朝的第五大郡,论富足程度仅在广宁郡之下。若问此地为何如此富裕?皆因它地处大乾南部,土地肥沃,所辖管治区内又有数不清的水道湖泊,就造就渔船业的飞速发展,再加上此处一向风调雨顺,极为适合谷稻小米等种植物的生长,所以整个南河郡都成了有名的渔米之乡。
而嘉元城位于南河郡以北,有一条贯穿大乾南北的大运河,每年从此经过的商户小贩数不胜数,自然带动了此地的经贺,其次当地的城也颇俱眼光,早年前就号召民众修桥铺路,整顿码头商运,从此不仅让此地成了水贸要地,也成了重要的经贸抠纽。
此时官渡民渡熙来攘往,一幅生动的风俗画卷,萧弃乘着小船来到码头,便吩咐船家在此靠岸,随后登上码头,跟随一个商人来到一条干道。这里街头两岸人头攒动,人流喧闹,商家店铺繁多,饭夫走卒忙着招呼过往的旅人。
萧弃他不喜这里的繁华喧嚣,便脚步不停一路向北,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一个名叫“咸丰”的小镇。
而此时西阳渐落,浩浩江水波光粼粼,船影参差,鸥鹭翔集,好一派安居乐业之景。
萧弃顿时被这里的景质所流连,这里是嘉元城的偏远小镇,民风纯正,便觉定在此暂且躲避一阵子,等风头过了再走不迟。
而后他通过牙人口中得知,小镇以南有一个叫做“双溪村”的地方有房屋售卖,称有一老妪家中儿子做买卖挣了一些钱,打算在小镇上买房接她去享福,而老人年纪不小了,自知没有几年活头,便打算卖了老屋添补家用。
翌日,牙人叫来老妪,随行一位老拙,几人寒喧片刻,便与萧弃签定契约,钱契相交,此事就办妥了。
然后萧弃随老拙到往府衙报备,原来这老拙乃是双溪村的村正,需他帮忙落户,为了不露破绽,他便施法催眠户籍小吏掩去许些痕迹,在其户籍一栏标明‘萧易’。
一切妥当,萧弃便与老拙回往双溪村,一路上通过交谈,得知老者姓孙,今年五十有六,做了三十余年的村正,家居村东,竟离萧弃所买的房屋不远,仅隔了一道弯。
临近中午,孙村正带着萧弃走在了一条木制的吊桥之上,跨过此桥,对面就是双溪村了。
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条畔村的河流渔产丰富,加上咸丰小镇贸易频繁,竟靠此养活了整个村子,虽算不上多富裕,但平常的穿衣吃饭还是不愁的。
二人回到村子,迎面就看到村头有一棵五六人才能环抱过来的古树,此树树根虬结繁枝茂盛,一看便知是棵老树了。
孙村正见萧弃瞅着这棵古树,面上露出一抹善意的笑容,就不住介绍道:“三百余年了,伴随双溪村十几辈人,至今仍是茂盛得很呐。呵呵,平时我们这些老家伙就喜欢在这乘凉喝茶,聊聊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