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康大功不顺心的事情逐渐多了起来。去年公社都开过会了,会上宣布把“公社”改成了“乡”。那时,他只差没有骂出口,他是受了大半辈子“公社”阳光雨露滋润的,心中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人民公社好”,他平时尽管不多言语,但要让他说起“人民公社”的好处,他能三天三夜不眨眼睛。如今为什么一个会议就把“公社”改成“乡”了?这不是又回到了旧社会是啥?
尽管他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但这个决定也没有人非让他康大功同意不中。那天,生产队长会议上,李支书宣布了这个决定。会议还没有结束,他便起身往会场外走,还没有走出多远,李支书就在后面喊住了他,说是会后有几句话要对他说,让他先不要离开。
康大功从骨子里面自以为是,他完全意识不到,在自己的所谓强有力领导下,苏家屯人过着“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的悲惨生活,经历了30多年贫困的苏家屯也急切的面临着“穷则变,变则通”的现实,不但如此,他还顽固的认为,是他康大功给苏家屯人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带来了“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的荣誉······。
康大功那里会知道?
1982年1月1日,中国政府以一号文件形式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指出,“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1984年,党中央又连续下发了一号文件,把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到了全国农村。到1984年底,全国569万个生产队中,99%以上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康大功那里会知道?
这569万个生产队中的1%就有苏家屯。
康大功那里会知道?
这是因为“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打破了“大锅饭”,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
康大功那里会知道?
生产关系一经理顺,极大解放了束缚着的生产力。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迅速扭转了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1984年,全国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393公斤,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我国农村开始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转变。
康大功那里会知道?
“上下同欲者胜”。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实现了根本性转变,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确立,并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
康大功那里会知道?
“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出亿万人民的创造活力,迸发出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康大功那里会知道?
亿万中国人正以崭新的姿态奋进新征程,他们又一次扬眉吐气,用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种干劲儿,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思想在不断的解放,步子在不断的增大,以势不可挡的英勇壮举继续走向未来·······。
康大功那里会知道?
这是因为中华民族一条心,坚持实事求是,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把选择权交给了农民自己,由农民自己决定,而不是由政府代替农民选择的人类文明和进步。
康大功那里会知道?
“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