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其他小说>苏家屯的变迁> 第一百二十八章,西场风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八章,西场风景(2 / 2)

······

往后的几年,我和苏老二时常议论这方面的话题,他总是不无感慨地说:“咱村儿那些没有成色的人要想过上好日子,指望康大功和薛老喜是没有希望的,什么时候‘朝廷’能够提出一个建议,把世上的那些贫困的人‘帮扶帮扶’才是真正的‘皇恩浩荡’······”

······

苏家屯最鼎盛的时期,一个小小的生产队便有了磨房,有了大小两辆拖拉机,原来队里的那辆胶轮马车不知什么时候都不用了,那车干就像两樽大炮仰在饲养室的门外,随着时间地推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都散了架,后来被那一片儿的人冬天烤火烧光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便见不到那“骡子惊”的场景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两辆拖拉机在村子里的大街上冒着黑烟跑来跑去。

“西场”门两边“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标语还在,但已经暗淡了许多许多,被雨淋后的染料像眼泪一样往下一排一排的流淌着。

“西场”在那几年又扩大了面积,又建起了几座仓库,新的仓库后面又建起了一个油房,那“醋罐库”里“蚂蚁蛋儿”一样的小麦去年都满了,没有办法再往里面装了。苏家屯年年交公粮“第一”的名次从没有改变过,并且去年苏家屯把交完了公粮剩余的小麦无偿支援给了公社所在地村子里的第十生产队,这是“助人为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那第十生产队的队长亲自将一面枣红色的锦旗挂在了康大功办公室里的墙上,上面写着“助人为乐放光芒,阶级情谊比天长”。

后来我才知道,公社所在地村子里的第十生产队,早已是没有人参加生产队里的大田地劳动了,土地荒芜,人心涣散,他们的队长没有办法,已经在周边地区,诸如苏家屯这样产粮食,并且储存有粮食的生产队,为队里的社员们借粮食吃好多年了······。

······

靠西那一排石窑,经过县里的专家隔潮处理,籽棉占了五孔,玉米占了三孔,芝麻和花生各占了一孔。在“西场”北面又建起的十个新仓库,里面分别被玉米,大豆,红薯占据着。西场南面专门搭了一个亮棚有一亩地大小,棚下有几排堆的一人多高的木板,队里的木业组有六七个人常年就在那棚下做各式各样的家具。

凉棚的左边是生产队的机械厂,两台拖拉机经常停在那个地方待命,那几年往外送椽子、檩条、花生、棉花等都不用架子车了,就用那两辆拖拉机一次能超过十辆架子车的运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