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其他小说>苏家屯的变迁> 第一百一十八章,智慧苏老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八章,智慧苏老二(1 / 2)

大集体的年代,生产队冬天里出红薯时有两种家庭不用去地,一是五保老人,一个村也就是那么一两户;二是象康素贞家这样的干部家庭。红薯都是象我们这些家庭的人出了以后,按人口称好,然后拉到他们家里,再为他们下到红薯窖内。

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红薯窖。做那红薯窖,先是选一个地方往地下垂直挖一个直径大约一米的洞,一直到了十米左右,便在底部相对平行的地面挖两个窑洞,有一人来高,一米多宽,深浅不一。真不理解那些目不识丁的老百姓们,凭什么能够把那个洞挖的那样垂直地面,整齐如一。

每年的红薯就储藏在那两个洞内,一个冬季保存的非常完好,到了第二年开春的时候,从里面拉上来的红薯还鲜如当初。

那年代,好像地里什么庄稼都不生长,只生长红薯,产量非常高,一个冬季各家各户都靠那窖里的红薯生活。

那时候,最经常吃的是红薯面“窝窝头”,那红薯都是草粪喂养的,干面掉“匹儿”,吃起来甜丝丝的,但是单一的食物,吃的多了,吃到肚子里“瓷丁丁”的不消化,自然人们又都害怕吃那东西。

每天的早晨,只要到了吃饭的时间,村里便有了一种特殊的红薯甜味,一个村子总有几个非常朝阳暖和的地方,人们都叫它“朝阳儿旮角儿”。一片儿的邻居们便都端着一碗红薯面汁煮成的红薯疙瘩,上面悬着一小撮红薯丝拌盐的菜的早饭走来。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都穿着“明盔明甲”的撅肚子小棉袄,那“明盔明甲”,说的是那红薯面汁滴到棉袄上,就会立刻在棉袄的大襟上成一个结晶,一旦那晶体渗进了布丝里,便不会轻易的抹下来。

大人们都是干了一早上农活的,肚子里早已该补充东西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一群孩子只要挤到了那个“朝阳儿旮角儿”里,端上那一碗红薯饭便虎吞狼咽起来,大人们常说“一个猪不吃糠,两个猪吃得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