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分数出来那一刻,薛怡也知道,她稳了。
388,在去年最高分是396的情况下,不会是最高分,却也是前几名的成绩,再加上学校对本校生的偏爱,薛怡只要复试正常发挥,就一定没问题。
那时候冯林祺已经去了工作的地方,那是个相对于京都来说,连繁华都谈不上的县城。
他在公安部鉴定中心,算是局里的高材生,也正是高材生,和那些本科毕业就接受社会锤炼的同辈们总是差了些什么。
或许是人情世故,或许是工作经验,总之一开始工作的时候,挺难的,每天又累又没有成就感,也就只能靠晚上和薛怡那通电话活着。
那时候,他最需要依赖的时候,薛怡的声音就是最好的安慰。
后来,薛怡按部就班准备复试,成功被外交学院录取,一时间还上了京大翻译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光荣榜,整个人都挺兴奋的,打电话的时候话多了不少,也就没注意到电话那头的冯林祺黑眼圈有些重,人也变得有些沉默。
直到研究生开学前,薛怡才抽出时间去了冯林祺工作的地方。
这年,冯林祺家里给他买了车。
薛怡不懂车,也就没参与这件事,后知后觉才知道,好像冯林祺也没打算让她参谋,是买完了才告诉她的。
所以那天他开着车来火车站接她的时候,她只顾着坐他的副驾驶,其他的什么也没问。
那时候是暑假,夏天。
冯林祺性子沉稳了不少,和她单独相处的时候也没有了过往的轻佻,语气端正地问她累不累。
而薛怡却是好奇心满满地观望着车窗外一帧一帧闪过的景色,她在想,这就是以后她和冯林祺要一起生活的城市吗?
她见过北城的落后,也见过京都的繁华。
所以这座城市,除了陌生,其实她不排斥。
重要的是,冯林祺在这,所以她也喜欢这里。
尤其是考研一事了了之后,她再见到冯林祺总有一种没辜负他期待的成就感,整个人都是活泼的,甚至攥着安全带跟他开玩笑:“你这副驾驶挺舒服的,没坐过其他女人吧?”
冯林祺嘴角僵了僵,而后语气没什么起伏地回答:“哪儿能啊,除了你,就是领导。”
这时候的薛怡满心沉浸在新奇与欢喜中,是全然没看出来,他眼中一闪而过的那阵不自在。
晚上冯林祺带薛怡去吃了饭。
路上,薛怡猛然发现,冯林祺已经是挺熟悉这座城市了,就说了句:“你真的好厉害啊,才来半年就把这里的路都认清了。”
冯林祺没笑,只是故作骄傲地回她:“那当然,毕竟是以后要生活的城市吗。”
说完,就没了下文。
薛怡还挺期待的,挺期待他像以前那样,在这个时候会故意怪她,然后要求她也赶紧记路。
可是等了许久,冯林祺都没再说话。
薛怡咬了咬唇,只当是他白天上班,晚上还要陪自己,累了。
这时候的薛怡万万没有想到,一周后的冯林祺,会和自己说分手。
那是研一开学的第四天。
研一上学期课多的要死,薛怡她们专业尤其多,下午也就在宿舍歇一会儿,晚上还得上。
从一开学薛怡就跟冯林祺分享学校发生了什么新变化,聊天框里充斥着她的消息,而冯林祺回的不多,偶尔晚上的电话也跟应付公事一样,开着视频跟自己同事打游戏。
薛怡跟他生过气,可是也知道他工作压力大,就没表现出来。
再说了,两个人都在一起四年多了,都有未来规划了,还能有什么变动。
成也四年,败也四年。
因为在一起四年冯林祺都没一句重话,所以在他说出“小怡,你有没有想过要跟我分手?”这句话的时候,薛怡整个人都是麻的。
她下意识地说:“我没想过。”
可是他说,“我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