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时期丞相多那是公认的。
他之前没有统计过,可想来李隆基信誓旦旦而来,这数据应该不会作假。
一想到武则天时期竟然任命了70多个丞相。
就连朱棣此刻陈通都有点懵。
可下一刻,朱棣就更懵了。
曹操掏了掏耳朵,听到李隆基的话,他对李隆基则是更加的不屑!
人妻之友
“你下线了半天,原来是跑去找外援了。我以为你能整出个什么大瓜来?”
“结果,就这?”
“你真是太令我失望了!”
……………………
啥情况?
朱棣此刻完全迷茫了,这曹操好像是看不起李隆基,而觉得武则天没错?
诛你十族(盛世雄主)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武则天时期用了70多个丞相,反而还是好事?”
……………………
李渊此刻也是摇头无语。
平平无奇李家主(乱世雄主)
“武则天用的丞相越多,那当然越好了!”
“但李隆基用的丞相越多,那就越垃圾!”
“这简直不要太明显。”
“这都看不懂吗?”
……………………
卧槽!
李隆基此刻心态都快崩了。
这绝对是针对!
太他妈不要脸了。
李隆基真想指着李渊的鼻子大骂,要不是看在李渊是自己祖宗的份上,他都想挖了李渊的祖坟!
长生殿主李三郎
“你能要点脸不?”
“你竟然都双标到李隆基的头上了?”
“你也不看看李隆基是谁?”
……………………
众人翻个白眼,你又不是刘邦!
你还真以为双标是你发明的?
而此刻的崇祯则是嘴角狂抽,觉得李渊和曹操过分了。
自挂东南枝
“我就想知道,凭什么武则天用的丞相越多,反而是好事?”
“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李隆基的头上,你们就这么喷李隆基呢?”
“咱们做人不能太双标!”
………………
此刻朱棣并没有发表意见,但他心里却有浓浓的不解,这都快把他绕晕了!
所以此刻只能老老实实的在一旁当个吃瓜群众。
而此刻的陈通也忙完了筹划公开课的事宜,看到李老三又上线了,他顿时就战意昂扬。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小说app,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不把李老三喷到自闭,陈通觉得自己今天一晚上应该睡不着觉!
毕竟这是一个杠精的自我修养。
陈通
“我来给你解释这个问题吧。
很多人都在说我在针对李隆基,说李隆基时期才用了20多个丞相,而武则天时期却用了70多个丞相。
说我在喷李隆基,却在极力的赞扬武则天。
就说我在双标。
说这话的人,其实根本就不了解武则天时期的丞相制度,更不了解李隆基时期干了什么蠢事!
为什么说武则天时期丞相多是好事?
而李隆基时期丞相多是坏事呢?
就因为他们所采取的制度不同。
武则天时期,她采取的丞相制度,我们可以叫做‘群相制度’,就是有很多丞相联合执政。
武则天当时采取是三省6部制,三省就是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这三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是丞相。
也就是说武则天时期,丞相最少有三个,但一般情况下丞相有主丞相也有副丞相,那么在武则天时期通常情况下就有6个丞相。
而很多人被武则天破格提拔,授予丞相等同的地位。
那在6个丞相的基础上,又会再多很多丞相。
也就是说,武则天的同一时期,丞相有时候很可能会超过10个。
这就叫群相制度。
而采取多丞相的制度,丞相之间就会出现利益制衡,他们就无法大权独揽,丞相越多,相权分散的就会越严重!
相权分散了,皇权就集中了。
采取多丞相的制度,其实是古代皇帝比较常见的一种加强皇权的做法。
因为所有的丞相都做不了主,而且相互勾心斗角,到最后决策权都会收回到皇帝手中!
所以,武则天时期丞相越多,皇权就越集中!
你说这是不是好事?”
……………………
崇祯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丞相多,就是为了分散相权,加强皇权,这他听明白了。
但是,李隆基呢?
自挂东南枝
“采取群相制度,加强皇权,这我不否认!”
“但李隆基也是用了很多丞相,你为什么又说他错了呢?”
“他不也是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吗?”
………………
朱棣此刻也是认真盯着聊天群,他心中已经明白,自己的老爹洪武大帝不用丞相,这不也是为了限制相权吗?
这一下,朱棣对治国又清晰了不少。
但李隆基就很难受了,李林甫跟他想了半天,准备来黑武则天的,转移大家注意力。
却没有想到,这才刚刚开局,竟然就被陈通直接给来了一棒槌。
真是开门不利!
但他此刻也没有灰心,他就不相信神通还能把黑的说成白的?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