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佩服他的勇气,问部队番号。
“劳资是旅独立团的,别想抓住一个活的!”
大喊着冲刺,又干掉了一个鬼子,可是也挨了一刺刀。
这下,已经摇摇晃晃,快要站不稳了。
“劳资又赚了一个,值了!”
艰难地说了一句,端着步枪,继续冲锋。
这回,这个老兵的身体,永远地倒在了冰冷的大地上。
周围的日军,眼神里有些骚动。
悲壮的音乐响起,电视机前每一个观众,都眼光泛红,不忍看这一幕。
紧接着,孙德胜的骑兵连被一支骑兵联队死死咬住,无法脱身。
一个连,一个骑兵联队,天壤之别。
仅剩十多人的骑兵连,和日军骑兵联队远远地列队相对。
“骑兵连,听我的命令,向敌人进攻!!!”
孙德胜举刀,遥指前方数十倍于己方的敌人,毫无畏惧,主动发起进攻
“咚咚咚”
急促而又剧烈的马蹄声,就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观众柔软的心上。
两军面对面冲锋,就是一瞬间的事。
手起刀落,惨叫、落马,临死前也拉着一个敌人垫背。
人马交错而过,双方交换阵地。
骑兵连已经不足十人了。
孙德胜拿刀的右手虽然微微有些颤抖,可依然声嘶力竭地大喊
“骑兵连!继续进攻!”
短短的重复几个字,如金石相击,掷地铿然有声!
也刺疼了观众的心灵。
又是一次决死冲锋,很多观众已经不忍心看了。
人马交错,刀光血影。
骑兵连只剩下孙德胜一个人了,而且左臂被齐肩斩断。
“天呐”
一高校食堂里,不少学生吃完饭留下来继续追剧。
看着单人独臂的孙德胜,面对数百名日军骑兵。
有些感性一点的女生,已经快要忍不住了,眼眶红彤彤的。
画面给了孙德胜的面部特写,眼神里有一丝丝对死亡的恐惧。
那只是人类的本能,而非对鬼子的畏惧。
独臂再次举起了刀,刀锋遥指前方。
“不要”
有人心里忍不住呐喊。
“骑兵连!”
孙德胜霸气的怒吼驱散了对死亡本能的恐惧,带着视死如归的气势,单人独臂独骑,再次发起了冲锋。
这一次,食堂里的学生们,还有全国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眼睁睁地看着,他就这么淹没在日军骑兵中。
夕阳下,已经没有活着的八路军了,孙德胜血染沙场,只剩下旁边一匹战马的嘶鸣。
悲壮的音乐再度响起。
“草!”
一个男人,嚯地一下站起来,打翻了桌上的餐盘。
“苟日的小鬼子!”
“曹特么!”
“干死鬼子!”
激动的年轻学生们,用中国人最朴素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
而女生们,此时对于如此粗鄙之语,也没有一点嫌弃。
可电视剧还在继续,鬼子的扫荡也在继续,八路军的悲壮也在继续。
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八路军和李云龙部能想到的战术,全都使上了。
可是敌我悬殊太大,再加上还要掩护老百姓,李云龙身边分散突围之后的一个连,也损伤过半。
而李云龙,这个铁打的粗鲁汉子,也病倒了。
幸好,护送流动团的赵刚带着一个连,连同赵家裕的民兵,在妇救会秀芹同志的带领下,及时赶到,救下李云龙。
第八集完。
悲壮又惨烈的两集,血染山河。
和前面几集的“爽”完全不同,也让观众久久无法平静。
激动的观众们,当晚就在网上议论了起来。
“《亮剑》最新两集把我给看哭了,玛德画风突变,完全没做准备。”
“太惨了,看到孙德胜最后断了一只手还要冲锋,我都忍不住了,根本不敢看。”
“玛德唐言,陪我眼泪!”
“前面把八路军刻画的那么牛逼,转眼来这么一出,唐言是故意的吧!”
“喜子和骑兵连太惨了,我爸妈都看哭了。”
“这绝对是抗战剧里最壮烈的场面,我一个大老爷们都不不忍心了。”
新的一天过去,《亮剑》悲壮的的这两集,再度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同时,针对之前的非议和批评,也没有停过。
而且,第七集里,独立团掩护的八路军流动特别团,李云龙口中近百个大学生,几百个工程师,也引发了不少的质疑。
别说八路军了,现代都军队都做不到这个配置,一个团近百大学生。
不过,《光明日报》关于唐言采访的那篇解释、说明的报道,在众多媒体中鹤立鸡群,引来众多关注。
看了报纸的人,也在单位、工厂说给同事听,大学里学生也口口相传,传到网上。
“唉,你们看了最新的《光明日报》吗?”
“我去,唐言说的是不是真的啊,一年开荒万亩,收细粮万公斤,蔬菜、织布、养猪牛羊无数无数是几个意思?”
“假的吧,光粮食就万公斤,哪吃的完啊。”
“都不会算数吗,八路军三四十万人总有吧,一人一年才多公斤,一天公斤,才二两多点。”
“就算这样,独立团那个伙食也肯定是假的,一顿一头猪,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果党呢。”
“肯定是瞎编的,八路军饭都吃不起,也不会有力气打篮球。”
“就是,要是真这样的话,抗战还用打那么久?”
“人家唐言都说了、年因为皖南事变很穷,之前是能吃饱的,之后开荒有收成的,也够吃。”
“多读点书吧,少听别人胡编乱造,七八十年代都有人饿死,四十年代全国都吃不饱饭,凭什么八路军一边打仗一边种地,还能吃饱饭,一个个难道开挂了?”
“唐言就是粉红罢了,从他以前的电影都看得出来,《源代码》非要弄成米国人指使的,《飓风营救》中国警察吊炸天,《亮剑》就是在刻意美化八路军。”
“少看点抗战剧,真正的抗战那是人家g军当主力,八路军就是打打游击,没那么实力硬碰硬。”
“哟,你g军牛逼啊,举全国之力退守西南,中条山之战力挫日军锋芒,飞将军一日夜奔袭数百里,火攻长纱断绝鬼子获取补给之可能,决花园口水淹七军,豫湘桂全面开花,真不愧是天下无敌。
相比之下师平型关大捷,黄土岭击毙鬼子中将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晋察冀绥百团大战比起歼敌一亿,且战且退的g军还是差了不少啊。
毕竟g军装备好,有后援,地盘大,输起来不心疼,我们不行啊,要在敌后搞生产,搞工厂,办军工,全靠自己,还要从军饷中抽出一部分支援华北的灾区。
对了,g党支援的那些豫南灾民咋样啦,我看得书少,想问问,挺急的。”
“卧槽,绝了!”
“哈哈哈,他不说话了。”
“说的好,整天吹g军,烦死了。”
“不懂就问,飞将军是哪个?”
《光明日报》的专访新闻,有人信,有人不信,这年头各个纸媒也开始在网上发新闻,有媒体就痛斥唐言造假,虚构历史,不尊重历史。
尤其是一开始点名批评他和《亮剑》的南方系媒体。
网民们也不信,但是有人开始求证了。
上的起网的,起码条件都不会差,说不定跟你对线的就是哪个重点大学大学生,哪个科研单位研究人员。
央视也做了准备,要不然也不敢播。
一系列的数据、记载,开始发布在了网上。
有的是一些媒体发的,有些是神通广大的网民查到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