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历史小说>大唐从见武皇开始> 第三百零九章 朕说的话,是耳旁风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九章 朕说的话,是耳旁风吗?(1 / 2)

所以。

在宫里时。

胡天韫说话极少。

不敢像在宋府时,那般轻易造次,在给李正一留下一堆烂摊子后,还轻描淡写,外加三言两语,就拂拂衣袖,转身潇洒走人了……

不过,此时的李正一,像一只受伤的豹子,一夜之间,经历了好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本就心乱如麻,看着胡天韫更有一种莫名的上火。

遂没好气儿地回道:

“这就不劳你们费心了……在下还有要事在身,不宜在此逗留,诸位也请速去前殿,别让陛下久等,先行一步!”

说罢。

李正一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只留给突厥使团一个远去的背影。

…………………

辰时整。

漫天红云。

旭日冉冉东升,光芒透过云缝,照洒在万象神宫,闪出道道金光,好似朝阳从层云之中喷薄而出、直上霄汉之状,隐隐透着祥瑞之兆……

而此时,虽然离昨日传达的“辰时三刻”上朝时辰,还差三刻钟,但突厥使臣和诸位朝中大臣,都已整整齐齐地候在万象神宫正殿外。

无一人不呆呆地看着眼前万象神宫之景,又想起今日朝中大事,姚崇将率十数万将士出征契丹,此乃扬我大周国威之事……

故而,皆颇有感触。

众位朝臣纷纷交头接耳。

且脸上都洋溢着得意的笑容……

人群之中,唯有武三思、武悠暨等武家人,对姚崇为帅心怀不满,但在今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也不敢公然把情绪挂在脸上……

因此。

只得面露沉稳之色。

而突厥的几个使臣,本就初来乍到,和大周的众位朝臣不甚相熟,只是略显尴尬地站在一旁,环看众人一圈之后……

大胡子吐屯的眼神,就不住地瞟向人群中最为沉稳的武三思……

而武三思。

依旧站得端正,目不斜视。

此时此刻,他的面色虽看上去泰然自若,可实际上心绪甚是复杂,不仅对姚崇出征不满,更是在深深地担忧着自己的女儿——武传宁。

因为就在刚才,武传宁被武则天召入宫中,且传旨宫人深夜至府。

武传宁做了些什么,武三思很是清楚,所以,他没有理由不担心。

与此同时。

贞观殿东配殿。

武传宁心怀忐忑地进了庄敬殿东偏殿,默默地跟在武则天身后。

此时的东偏殿,甚是安静,里里外外只有武则天和武传宁两个人,就连上官婉儿,都只是候在正殿之外待命……

不多时。

二人行至庄敬殿的一处密室。

这是藏得很深的一处密室,想必除了皇帝,还有皇帝身边的暗卫,也就是武传宁,还有当年先帝李治给李正一留下的暗卫路清言以外,再无其他任何人知晓……

刚到密室。

武则天亲自笼上两盏烛台。

伴着明晃晃的烛火之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很奇怪的书法。

这幅书画,没有署名落款,没有任何章印,只有满篇的洋洋洒洒。

细细一看。

可堪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功力,虽然赶不上王羲之的入木三分,但也笔力上乘,若论力道,绝对算得上是力透纸背……

而一进密室,武则天就背对着武传宁,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幅书法。

武传宁一头雾水,自是不知武则天此举为何意,忙拱手行礼道:

“传宁拜见姑祖母!”

进殿这一路走来,武则天都没有说过一个字,但脸色一直阴沉着。

听到武传宁的请安,武则天才恍然从这幅字的思绪中回过神来,转过身来,脸色比之于刚才……更阴沉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