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元年。
也就是公元683年。
据史书记载,李治驾崩于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葬于唐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此时的武三思,听闻武传宁此问,面露诧异之色,复又起身说道:
“传宁,你此话何意?”
武传宁眉头微紧,回道:
“阿耶,在瑶光殿中,众人都晕倒之时,女儿听到蔡给使说了句,当年杀先帝时,他没能亲自动手……所以,才有方才一问!”
武三思满脸惊讶。
良久,都没有说话。
愣神片刻之后,才缓缓说道:
“当年,先帝不是因风疾突然发作,才在极短时间内驾崩的吗?”
从武三思此时惊讶的程度,武传宁猜知,此事应该和武家没牵连。
遂愣神片刻,又说道:
“阿耶,可女儿听着,蔡给使说这话时不像是假的,且他已将死,没必要在自言自语时,说这般的假话,难道,先帝之死另有隐情?”
听及此。
武三思仍是眉头紧锁,说道:
“传宁,蔡给使这话,若是陛下没听到,你就权当什么也不知,不要贸然提及,毕竟,就算先帝之死另有隐情,可他们李家人的生死,与我们武家,又有何干?倒是不必惹些麻烦事……”
听罢。
武传宁拱手回道:
“女儿明白,不会多嘴!”
……………………
丑时一刻。
李正一和上官婉儿的马车,已经赶到上阳宫外,马车还未停稳,李正一就迫不及待地往武则天的寝殿赶去,没有一刻耽误。
刚到上阳宫外殿。
便见到了武则天身边的那群御医们,正叽叽喳喳地,争执个不休。
隐隐听得,他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主要是关于杜萧杳独特的脉象。
这帮御医,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为什么一个明明中了毒的人,脉象却丝毫没有中毒迹象,此乃学医多年亦未见之奇事。
然而,尽管知晓阿杳受伤中毒,李正一最担心的却不是中毒之事,而是担心她此番受伤,伤口肯定会非常疼……
犹记上回,他被刺客划伤手臂,疼得钻心,且多亏有阿杳在身旁,悉心地照顾他,给他清洗伤口,日日换药,才会恢复得这么快……
而俗话说。
医者难自医。
杜萧杳身为医者,如今自己受伤昏迷,她是没办法替自己诊治的。
思及此。
李正一已经三步并作两步,进了武则天的寝殿,上官婉儿虽紧随其后,可紧赶慢赶地,才能稍微跟上他的步伐……
寝殿里。
只有杜萧杳和武则天二人。
武则天依旧守在杜萧杳的榻前,眼里流露出的神色,倒是真关心。
走近后。
上官婉儿轻声问道:
“陛下,杜姑娘还没醒吗?”
武则天听到上官婉儿的声音,从榻边站起身,摇了摇头轻声叹道:
“还没醒过来,不知为何,这丫头,一直在嘴里反反复复地说着‘为什么’这几个字,而且,刚才还念叨着寻儿你的名字……”
而见到榻上的杜萧杳,额头冒着细密的汗珠,浑身很虚弱的样子,李正一已然顾不上礼仪,走到塌边,紧紧地握住了阿杳的手……
就这般握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