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把五家公司的资料,递给我看。我拿起第一家公司的资料。
a公司,创始人张杰,做一个雨伞的共享项目。相当于共享单车。找到一个倒闭的雨伞工厂,把库存全部买过来,每把雨伞2元钱收购价买五十万把伞。然后在城市各个地方摆放雨伞,手机扫码就可以拿走雨伞,还雨伞时自动停止扣费,大概一天收一元钱的费用。融资一百万,给百分之二十股份。
我一边看一边摇头“这就是骗子项目啊,想把买雨伞钱都由投资人来出,才占百分之二十股份,他只要拿了这个钱买雨伞,那他一点风险都没有了,他只是做一个app,做app也用不了几十万的。”
小强问道“我觉得这个项目不错啊,二块钱买雨伞,每次租金就一块钱,租二次就回本了,以后一直赚钱。利润百分之五十啊。”
我说“你只看到了毛利润,却没有看到其他的成本。首先,买这五十万把雨伞,然后要把这些雨伞放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需要购买很多雨伞架来放置,这个雨伞架的成本没有计算,然后是运输的成本,这么多雨伞要运到每个角落。再就是管理成本,这么多雨伞得多少人来运营管理吧,人员工资成本也挺高的。还有一个成本最重要,就是宣传的成本。按照现在标准app的地推成本,新安装一个app就要二十五块钱左右的地堆公司的成本,实际使用的客户,可能只有十分之一,也就是真实客户每一个都大概要花二百五十元成本。每次租赁的毛利按二毛钱来计算,也就是说要租一千多次,才能回本,赚回广告宣传的费用。你觉得一把雨伞能租一千次吗?早就烂了吧。”
小强恍然大悟“哦,原来账是这么算的啊。我只看到了毛利率,却没有计算宣传推广的成本,也没有计算人员和管理的成本。怪不得前些年的共享行业,看起来红红火火,账算起来毛利率也很高,但却那么多企业都死掉了,原来是其他方面的成本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