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春晚的节目以歌舞为主,还从各师部文工团里选取了几个节目,有魔术表演、乐器表演、相声快板表演,还有舞蹈表演。
这个彩排合练预演,是和舞台布置同时进行的,包文春和王志国等一批特区领导来现场检查观看。
演出舞台位于莲花广场的一角,那里平时是民众看电影的地方,也是集会时的主席台,只有舞台部分建筑在拱顶之下,观众要露天观看演出。按照原来的设计,广场具有综合用途,组织体育运动会,搞个检阅仪式都可以。
包文春嫌巨大的墙壁上挂满旗帜彩绘布景过于单调,按照老家百花广场的模式,叫老王带人加班安装一块室外巨幅显示屏。但现在看起来,那座略带弧形的拱璧实在太大,一块显示屏布置在前面,显得小而滑稽。
拼装四块显示屏才能和拱璧的大小相匹配,可那座墙壁是砖块砌成的,老王肯定它承受不了更大的压力,这不是显示屏设备的重量问题,还有本地特有的大风,令那座十多米高的墙壁显得过于单薄。
现在的补救措施是,在三十米长的拱璧两端,前后两侧砌墙加固底座,显示屏挂在钢架上,正好位于那个弧度里面。这个工程最快也要到除夕上午完成,所以,现在一块工程帘布隔着,前面是演员们在表演,帘布后面还在加紧施工。
现在的小品节目很流行,主要是演员们爱说些二杆子话,表达一种底层百姓的心声。文雅点就说是更贴近生活,反映老百姓的实际生活现象。
包文春也想来一曲,可时间不允许啊!看到大屏幕,他就知道怎么让玫瑰庄园的那些孩子们如何安静下来了。
文春农场子弟学校的广场边上,对着饭堂的一面围栏旁边,工程人员当晚就搭建起一座高大的拱架。第二天腊月二十七上午,一辆加长大卡车拉来一些奇怪的设备,七八个人用起重机吊装上去一块大屏幕,安装了一上午,然后过来把饭堂这一侧的墙壁给拆掉了,在旁边竖起四根立柱,板壁向外扩展,变成了一座室内影院模式。
孩子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包国安和双儿知道啊!就说这是显示屏,里面会有人出来,还会说话,表现各种动作。
他们说得再明白,也代替不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啊!许多人就围着那里看。
工程人员在外面地上划了油漆红线,这是禁止靠近的距离。孩子们别的没学会,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还是知道的。道路交通安全、生活用电安全、环境水火安全、还有食物药品安全、活动范围等等,红线黄线白线的设置,警示符号的含义,这些知识最小的孩子也明白一些。尤其是红线,无论出现在哪里,都是不能靠近的。
新校舍已经建成,准备年后开学时使用。这里的板房都会被拆掉,包括那道围网,会移动到北部去,还是一道围墙的作用。只有这座操场留下来,扩大重修,成为一个综合体育场。
学生们适应了集体生活以后,按年龄重新分班。现在有二十三个班级,其中五岁以下的学前班两个,有五十多个小孩子。六岁到九岁的有四百多人,分为十一个班级;十岁到十二岁的,有五个班级;十二岁到十四岁的有四个班,十五岁及以上的,有三十多个人,他们都是男孩子。
还有十几个更大点的男孩,由包国安带着,实际上已经是半工半读模式,上午在教室学习文化课,半天时间要去工地工厂帮忙,熟悉各种工作的程序。他们里面还有几个人,去了北部山里接受训练,不知所踪。
孩子们的生活方面还是原来的模式,一个保姆管理七到八个孩子,后来部分保姆被抽调到服装厂食品厂工作,但现在的工厂不用加班,她们晚上还是回到原来的住处,帮助小孩子缝缝补补洗洗涮涮。
几乎所有的保姆组合分配没有变化,但那些大些的男女孩就要分离出来了,这里面有八十多个大男生,就不需要保姆了,他们推选出自己的室长,自己管理。大点的女孩也要承担照顾小弟弟小妹妹的工作。十岁以上的孩子,就要男女分开住宿,这些事太复杂。万文文汇报后,说个人体质不同,发育状态有差异,需要区别对待。包文春直接挥挥手,叫她自己处理。
秦柳儿向主母陈捷报告说“今年有十四名姑娘达到了十四岁,上面还有九个姑娘十五六了,不能这样坐在学校里虚度光阴,要让她们去做工了。”
陈捷不能做主,就和包文春说了,包文春一听,就把秦柳喊过来,说“姑娘大了,也要继续上学,没有文化,那些机器能操作吗?也不能整天坐着读书,可以参加实践一下,你从那些保姆里面挑出来两个人,这二十多个姑娘就叫她们带着,和那些小子一样,上半天课,然后去服装厂和食品厂做工吧!”
秦柳答应一声,就要退下,包文春喊住她,说“另外啊!你看这些姐妹们,都是年轻人,总不能一直这样单身吧?咱这里的情况就是这样,那边工地的士兵包括警卫员们,成家的没有几个,这话我们也不好说,你给她们做下思想工作,看她们有没有想法,重新建立个家庭。”
啊!秦柳今年也才二十二三岁,包文春当面说这话也有点令她难为情,就说“姐妹们都是带着孩子的,军爷们不会嫌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