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自己将会在岭南生活一段时间,肯定要开辟新的工厂,这个那个生活必需品,都要就地生产,需要大量熟练地管理人员,叫包兴在十五六个单位选调一批人出来,跟自己走。这个得员工自愿过去,还不能抽调人太多,每个单位一两个就行,要精通业务,富有管理经验的,可能会常住那边,而且选调速度要快,两天内完成。
小中的父母都住在牛棚里,还有他的岳父母也在这里干活,小中的父母是回族,他岳父母是汉族,每周给他们两只鸡,还送有猪肉,自己调剂着吃。豆腐是常菜,几乎每天都有,青菜自己出来摘,自己做饭吃。生活很简单,工作更轻松。
一百六十头大大小小的牛,四十多个羊,小推车把青贮推过来倒进食槽就行,饮水有饮水器,又不用添加。重活就是每天把牛粪清理出去,也就是用小车子推到外面空地角落上,由铲车装车运走。
南边新农场的道路已经完成路基,和北边林场的南北路连接着,等三叔的院子盖起来再浇筑路面。老任把三叔房子地基做好,又去给于志刚修路去了。三叔两口就每天开着小四轮,一车车的往南边地里运粪肥,猪牛粪便堆在地里腐熟发酵,等五一前后就开始种春玉米。
包文春去那里转一圈看看,和原来一样,三叔带着周小粒去南边山里买回来臭桃树,沿着围沟栽了一圈。西侧的公路沟被拓宽加深,还是主要排水沟,那边也栽上些柳树刺槐,不用担心放牛孩进来糟蹋庄稼,通往公路的大门经常锁着,三叔他们不经常出门,有事从二叔这边走,更方便些。
王思楠被临时委任总公司财务主管,暂时代替祝道绣的工作。六姥娘带着孩子住在老家,叫她住在街上,她又不愿来,就经常抱怨这个出行问题。
小王庄村庄前面的村主道备土年前已经完成,现在开始修建水泥路了。可他们村离主路还有几百米的土路,王子祥的二叔王贵清是村民组长,也叫侄子和包文春说一下,看能不能连接这段出头路。包文春去年就同意自己支付这笔钱,现在就开始抬高路基,和主路保持高度一致。
这条路并不太长,也就三百多米,但是很难修。主要是,那条路基础太低,道路比两边的水田还低洼,用土堆积起来,工程量就大了。
难题交到于志刚面前,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在路边挖一口深水塘,既可以取土,又能提供灌溉便利。
于志刚就到那里实地察看,别的地方,水田在冬季也是种着小麦。可这里,连片几十亩水田,一直有积水,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而且,这里是鱼类的天堂,水沟里常年有鱼,到了干旱季节,田埂上窟窟窿窿都是黄鳝洞,稍高点的水田根本存不住水。抽了一天的水,一夜之间,都漏到下面水沟里去了。
于志刚和周围邻村的村民商量一下,就决定开挖一口大水塘,水塘大小,就以道路需要土方决定,村里把这片水塘面积,给上报到农田水利改造占用地面积里去。也就是说,这块水塘占地面积上的税收,不用分摊到本村人头上。
老任就派人来施工,挖机推土机都来了,结果就挖出了怪事。
挖塘当然是在最低洼处开始挖,先挖个存水坑,把积水引流进去,再在附近开挖深坑,就用推土机推走地表田埂,堆积出一条道路雏形,再把黄土翻上来,延伸着运到远处。
这个过程很快,道路延伸到村口路中间那口水井时,挖机继续向下开挖一层,原来的存水坑堆积的堵水土堰就突然垮塌了。这原本也没什么,稀泥堆积的一道挡水坝而已,泡长了倒塌是正常的。可那里一直冒水,有水桶大小的水花不断翻滚,很快蔓延扩展,挖机推土机翻斗车忙不迭的往高处跑,两米来深两亩大小的水塘雏形,在一个多小时内,变成了一片汪洋。
这水势很大,沿着路沟流淌,一夜之间,淹没了几十亩麦地,还有继续蔓延态势。
县里水利局来人了,说是挖到地下泉眼了。可看热闹的人太多了,都说那里根本就没多深啊!人家解释说这是自流井,很常见,不止是这里,全县范围内有五六个地方都有类似现象。
那怎么办?
这是好事啊!地下水压力大,自流一段时间减压了就好了。暂时淹没一些田地是不要紧的,等干旱的夏季,水位落下去了,找到泉眼具体位置,根据大小,在周围砌个水泥池子,或者直接下个钢管,引出来控制阀,水位高时,你们灌溉不用费油费电了,直接用水带连到田里。水位低时,把水泵扔进去,就行了。
小王庄的人不太关心泉眼是不是通到东海龙宫,他们的道路才最重要。三百五十米的路段还剩最后七八十米,没地方取土了。
老任在村里转了一圈,说“你们这个村子真奇怪啊!前面是错位的水塘,要说是过去防止土匪也合理,可村后又没有围沟,这就说不通了。你这村子里,必定有瞎子聋子!现在这情况,冬天里你们这里都是满塘水,只能把前面这口小池塘抽干,从两侧挖土堆出个路基来。”
老舅王国安的耳朵已经被自己治好了,可他不能回来住,这个包文春当然知道,小王庄确实还有个瞎老婆子,王国宇的房子住在六姥爷前面,屋前屋后都是路,不是宜住良宅。他家娶了个大儿媳妇,还是一只眼睛有毛病。后来,王国宇兄弟都搬出小王庄,整个村子只有三家人,祟秽之类的怪事儿就没有了。
六姥爷反对说“大路一般不能正对家门口,这样堆起来是很合理,可这里正对王国安的宅子,还有,前面的水井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