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十三押送八车货物回到皇宫,这里等候着仁宗皇帝和一堆枢密院的重臣六部尚书,御林军士兵小心翼翼一件件的货物抬进大殿,大家拆开包装麻袋仔细查验货物,金黄色的大颗粒玉米,确实是他们平生未曾一见的,在看那种植指导画册,特制图书上的繁体汉字他们是认识的,但那些阿拉伯数字,被包文春和老王故意忽略了,令一堆饱学之士迷糊抓狂了。
精选的花生种子,根据图示剥开,个个颗粒饱满,颜色红润,品相确实好看。再看红薯土豆,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一个带队的御林军首领汇报说,包公子特意说了,这两种作物种子怕冻,最好挖地窖藏起来保温,保持潮湿还不能泡水!
几个人就翻看说明画册,派人到后花院挖坑埋藏。
看到人高的大座钟,下面的钟摆晃来晃去,附赠的图示说每天固定时间需要上发条,众人围着看了一会儿,找到插孔和钥匙,就拧了两把,那钟摆还是那个速度,晃来晃去个不停。
书籍箱子打开了,也是繁体书写,却是横排字,众人不习惯也得看啊!通论也能明白,正文第一页第二也还好,再往后就带着图示,就枯燥起来,往后翻,图示图画和蝌蚪文表格太多了,专业的东西对这些人来说,实在强人所难。
一部彩绘版天工开物,是个好东西,众人围观赞叹,每页一个器具装置画图,一幅说明文字,就比较直观了。这些装置有人在使用,但说明里把机关原理描述很清楚,上升到理论层面,开放性思维还引申到其它运用中去,这就不是徐光启的版本了。
看完棉衣棉被和一小包弹轧好的棉花,大家又是感慨一回,说除掉棉籽的棉花最后能做到这个样子,就像这图示上说的,纺线织布做衣服,确实天下大利!
最后打开的是纸箱里的糖果,众人不知道彩帛透明纸包着的就是糖果,还是赵宗实前天收到的礼物里就有,示范尝一个,大家才敢开吃。
赵宗实说“去文春那边做客,他招待客人的桌上,放着各式水果,现在冰天雪地里,竟然还有桃子和荔枝,实在不可思议。”
有人就说了不同意见“这个文春公子来历不明,黄河渡口那边根本就没有河工货船渡他们,车马行的掌柜也只是从黑风林那里接到他们的,还有他们说的话,也是于理不通,既然久违故土,又对晏同叔范希文有如此熟悉,尤其是太学的一番授讲,针对朝政,言辞犀利,微臣建议对他们严加审问,定他们个妖言惑众妄议朝政之罪,训诫一番,驱逐出境。平息对天下贡生的影响,否则将贻害无穷。”
见仁宗皇帝看向韩琦等人,赵宗实就不乐意了,他对仁宗的性格太了解了,这个建议实际上已经默许同意了,这是在征求韩相的意见。海客是自己推荐给圣上的,借住的私宅院子还是自己的,刚刚把东西拉回来,立马就翻脸调查人家,这是人做的事吗?
伸手拍拍案子上的画册,说“许侍郎,照你这么说,这种子的是假的了?”
许侍郎涨红了脸,说“臣下是据事说事,请圣人裁决。”
仁宗想了想,觉得许侍郎说的也有道理,见韩琦并没有反对,十三郎却急眼了,说明他和这些人关系很深,就说“我朝没有因言获罪的先例,海客说的话有些偏激,但也是实情,这事儿还是继续观察吧!他们不要金银,只要点文玩字画,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影响。十三郎继续和他们保持联系,如果他们回去,可选合适的人手跟着去海外看看。等来年秋收,若是这些作物真的能产出大量粮食,枢密院和户部工部负责推广种植,礼部可酌情对文春公子给予封赏。”
宋代民间依旧沿袭旧时饮食习俗,一天只吃朝暮两顿饭。但皇族贵族自然不一样,一日三餐是必须的,家庭条件不允许啊!赵宗实陪着皇帝查验货物,未时才吃完午饭,气呼呼地回到家里,喝了两盏茶,就有人回来报信,说文春公子那边的以物易物交易结束了,被学子贡生围堵着作新词呢!
不一会儿,有人报告说,新词是水调歌头曲牌,包文春的字幅被一个学子拿去了。第一句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据说学子们一吟三叹,推崇无比。
赵宗实立刻叫管家过来,务必把这个字幅给买回来。等到天黑,管家回来报告,说“字幅被皇宫内侍公公买去了,争夺的人太多,那个书生高价卖了五十两黄金。”
赵宗实气得摔了茶盏,管家献计说“相公何必烦恼,去找文春公子再写一幅不是更好?”
对啊!赵十三立刻叫人备马,顾不上高滔滔派人喊他吃晚饭,带着四五个随从,匆匆赶往东马道街。
可惜他来晚了一步,正厅里灯火通明,内室主管丫鬟小玉,外室粗使丫鬟下人站了一片,中间是春夏秋冬四个小丫鬟,她们是采萍姑娘的贴身姐妹,正哭哭啼啼守着中间的一口白铁箱子,死活不让小玉等人打开。而一班下人们,都在看着她四个,也不能让她们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