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是那种怪模怪样龟壳式,新的城区建设也在紧张施工当中。锡铁山东侧的大片工地,就建设起一片高楼,最高的九层综合大厦,已经快盖到五层了,还有其它建筑都在三四层之间,工人要赶在暴风雪到来之前完工,施工速度抓得很紧。马路边上到处埋设管线各种管道,然后回填压实,浇筑混凝土,和远处的大公路连接。
第一批建筑是医院、商店、礼堂、车站、仓库、办公楼之类,有几万人参与建设,车水马龙的十分繁忙。
今明两年的工作计划就是抓基建、站住脚、稳住步,不是急于生产。包文春陪着卢平要去检查巡视的是基层的建设进度,职工官兵如何过冬?蔬菜自给情况如何?部分矿区的仓库厂房建设进度,还有就是道路交通建设情况。
他们把自己名字写在特区的领导名单里,根本没有征求过自己的意见,但事已至此,近两个月不在场,至少自己要对建设进度心里有数吧!
新开辟的河流受到的融雪洪水影响,再加上季节雨,盆地到处成了波光粼粼的浅水湖,也不能说是湖,只能说属于湿地。这个面积大了,空气就变得湿润起来,没有以前的口干舌燥感,没有那种很干燥的热风。
今天天气不算太热,包文春和卢平要去河南岸向西巡视,从总部出发往南,经格木市向西,来回两千多公里,十几个营地,需要半个月才回来。
周二姐两个怎能留在家里,她们就是出来看景致的,就要跟着,包文春也怕二姐心脏出问题,跟着就跟着吧!叫卫生队派来两个护士,说是照顾卢区长的病,给二姐两个也换上医院制服,就出发了。
这次出巡就不能搞特殊化了,安逸舒适的轿车会拉大和基层的距离关系的,大家坐进两辆中巴车,沿着新公路前行。
所谓的新公路,就是在沙地上推走砂石,垫上细沙压实。
天空白云飘荡,看似很低,还变幻莫测,说明上空气流紊乱无序,包文春开了窗缝,觉得竟然有湿润的东南风吹过来,就问“下过雨了吗?”
卢平笑了下说“前几天才下过一场大雨,据气象站专家说,现在盆地的降雨已经有向常态化发展趋势。原有的气象站已经撤走了所有人员,后来从北京调来个气象研究考察队,又抽调出四十人组建十个气象观察站,据他们报告说,冷湖那边是最旱的地方,也下了两场大雨,中雨小雨下了七八次啦!”
部分低洼路段是就地聚积砂砾来抬高路基,再用混凝土做防护坡,两侧就被推土机挖掘机弄得坑坑洼洼很难看,远处的沙漠里,似乎有一片片的绿色,卢平介绍说“草原绿化,谈何容易哟!看着融水型洪水带来的河水泛滥,给一些地方带来生机,可这么一摊开漫灌,那就不够用了,现在西部的河水流速减小,猛一下带来的大面积积水区在向下渗透,地表温度太高,那些撒播的草籽出苗后就干得半死,下雨了就活过来,连续几天干旱,又蔫了,成活率不会太高。”
包文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只要这条河还在,改天换地,我还是有信心的。明年开春化冻,第一个任务就是植树造林,这个要有重点嘛!沿河植树,低洼处植树,总不会干旱死掉吧!小范围取得成果了,再向纵深发展,没有树的根系锁住水分,草自然难以抵抗高温了。种的那些树籽牧草怎么样了?”
卢平很神秘地说“过几天你就看到了!”
“菜园子搞得怎么样了?”
“按照计划,五千亩温棚准备好了,现有菜地已经有产出了,紧巴点儿的也能供应吃菜。”
二姐就要笑出声来来,还说是来这里当官,不是在沙地里种树种草种菜?这能有什么难度?
前面到了施工路段,车速慢了下来。这条路是国道109旧道,部分路段翻新改造,重新垫高路基,重铺柏油。这段路的损毁情况较轻,筑路官兵主要是重修315去了。看见野牦牛,李萍捅捅二姐,就看见一群十几头牦牛翻越路面,受到车喇叭惊吓,跑得很快,带起一片灰沙,场面壮观。
二姐问“它们吃什么?吃沙土吗?”
其实地表已经有了一层浅浅的绿色,到了跟前,却又看不见的。
前面是一面镜面一般的碧湖,被公路分为两半,十米多宽的路基很固执莽撞地地穿插过去,似乎破坏了美丽的湖面,天上的白云倒映在水里,车子穿过,如同行走在天上。所有人都不说话,看着头顶和身下的白云,生怕破坏了这种宁静的气氛。
转过一道高坡,前面是大片绿色树林,还有什么耕地庄稼,周二姐松口气,说“我以为这里没树呢?”
包文春说“等闲下来,我带你去林场看看,那里有大片的杨树林红柳林,等入秋了再去,肯定叫你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