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暂时不跳槽,消极抵抗,视情况而定的理由是,既然公司可以不仁,也别怪员工不义,员工不会再像傻瓜一样白白付出,看公司的表现再考虑考虑。看起来这样似乎没吃亏,但事实上亏掉的是锻炼成长的机会,亏掉的是宝贵的时间与生命。
选择暂时先不跳槽,但更积极地投入工作,再视情况而定的理由是,我不用嘴巴来跟公司争辩,用行动和结果来向公司证明,一方面,我要把业绩飙升上去,并且保持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关注那些嫉妒我的人的想法,反思为什么人家针对的只是我,而不是其他人,改善为人处世之道,让大家不得不服。等业绩稳定增长了,人际关系和谐了,就不信工资不会涨上去!就算不涨工资,届时再跳槽,简历和脑袋都有了更充足的资本。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对工作的考量和追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选择,最终导致不同的职业生涯。一般来说,对于工作的考量和追求会包含三个导向:薪水导向、快乐导向、学习导向,导向不同,说明你给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座大厦打的地基不同,不同的地基,牢固程度当然是不同的。
薪水导向:以生存为地基,只关注眼前的物质方面的回报,觉得赚钱少就跳槽就是这种表现。可惜的是,一个月多几百元钱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生活品质,没办法让你马上买得起房,买得起车,最多也就是多下两次馆子多买件衣服的事。而且,钱用完了就没了,所以这是一种短期浅显的地基。
快乐导向:以兴趣为地基,主要关注的是兴趣的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想要做的事情。觉得人际关系不顺就跳槽就是这种情况。这个地基完全是基于感性的理想状态,风险很大,因为理想和现实经常是矛盾冲突的。更何况,兴趣对你而言可能本身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就算跳槽,也不能保证马上找到一个符合兴趣要求的职位。
学习导向:以发展为地基,主要看重学习与锻炼的机会,成长的空间与平台。有脑袋就会有口袋,脑袋赚到了,才是真的赚到了,因此,这才是一个丢不掉、变不了的长远地基。
地基打得越牢固,职业生涯这座大厦就可以建得越高大越坚实。
下象棋的时候如何才能赢?方法很简单,在落每一个子的时候,都必须考虑好下一步、再下一步甚至最后一步会是什么样子,要想清楚这个子下下去之后,可能会有怎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反之,如果没有全盘的筹划和长远的考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有时候甚至需要故意下错一子,露出破绽,放长线钓大鱼,让掉一个卒对棋局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最后却能因此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直至吃掉对方的帅。
下象棋是如此,工作的选择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你放弃眼前的一颗棋子,从全盘去筹划和打算,那得到的又岂止是一车一卒呢?你选择先让掉一个子,损失了暂时的薪水、快乐,但却能换回长远的职业发展和最终的幸福生活,这难道不是一步聪明的好棋么?
口袋穷穷一时,脑袋穷穷一世。钱可以慢慢赚,兴趣可以慢慢培养,但智慧的提升却延迟不得,越快越好,越早越好。
现在,请拿出纸笔来,从打稳地基的角度,写下选择这个企业最重要的三条理由,并且把它张贴出来,随时提醒自己,坚定信念!
良禽择木而栖:接受企业,就是接受自己
十全十美的工作
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
每天睡到自然醒,薪水领到手抽筋。
逢年过节要奖金,别人做事我加薪。
喝茶看报好开心,副业兼差薪照领。
秘书美丽属下拼,有过你扛功我领。
欧亚美非加南极,出差旅游任我行。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上面描绘的这个工作看起来似乎很美,但仔细一琢磨其实也有缺憾,最起码就缺乏了自我实现的精神层面的满足。所以,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只有最适合现实的选择!
既然如此,如何客观看待目前的这份工作?首要的准则是--接受企业。接受企业就是接受自己,爱工作,爱企业,就是爱自己!
良禽择木而栖,只有真正优秀的飞禽才有能力有资格择木,它可以飞过天际、飞过高山,去选择自己真正想要落脚的地方。反之,如果你只是一只小小的菜鸟,没有强壮的翅膀,没有坚定的信念,飞不高也飞不远,怎么去择木?你根本就没有那个资格,也没有那个能力。所以你只能先踏踏实实地待在灌木丛中,老老实实地修炼自己飞翔的能力,当你修炼出强壮的翅膀、强大的内心,蜕变成“良禽”时,才是真正“择木”的最佳时机。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发自内心地接受今天所在的企业,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岗位和这份工作,其实就是在接受自己、热爱自己。如果你对企业和工作还不够满意,那也只能说明,你自己还不够好。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够热爱、不够满意的话,又凭什么让别人爱你、对你满意呢?如果一个人动不动就对别人抱怨自己的企业不好、老板不好、领导不好、同事不好,其实就等于在打自己的脸,这说明:我很差!我很没用!所以我只能待在一个这么差的地方!难道不是吗?否则,你为什么还要待在那里?你也许要说“我暂时没有办法嘛!”恭喜你答对了,可见这和别人无关,是你自己没有办法,所以,你最应该抱怨的恰恰是自己!
你可以私下反思不断完善自己,但人前请记得一定要维护公司、领导和同事,因为维护他们的形象,就相当于在维护自己的形象。
洛克菲勒是白手起家的石油大王,靠着对工作热情的态度,他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创新,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查看生产线上的石油罐盖是否焊接好,这是一个简单到连小孩子都能胜任的工作。洛克菲勒并没有因为这是个单调的工作而厌烦或放弃,也没有心情郁闷地工作,而是积极地面对不断重复的传送带。
在经过仔细的观察后,他发现每焊接一个油罐需要39滴焊接剂,他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减少焊接剂以节省工作成本。最后他的试验成功了,为公司节省了5亿美元的开支,他也从此走上了成功之路。
在回忆这段工作经历时洛克菲勒说,如果你视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是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因为从事培训师这个职业,我认识了很多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培训师,我们也经常会聊到关于培训师这个职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经过与很多培训师的沟通及自己的观察,我发现,培训师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赚钱。这类培训师的特点是很勤奋,什么课程都敢讲,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很紧。很多人会在年初就制定目标:今年要讲多少天课,赚多少课酬,然后实现某个物质的愿望,比如有个培训师今年的目标就是再买一套多大的房子。他们通常不太在乎学员与客户的反馈,在乎的是上课的天数以及身价的提高,聚在一起时总会谈论自己今年身价又提高了多少,相互之间以攀比课酬的高低为乐事,经常会抱怨讲课太辛苦。
第二层次,为提升。这类培训师的特点是不太在乎课程的多少,更关注自己的课程能否得到认同,本着宁缺毋滥的精神,他们会给自己的课程定位比较清晰,专注于为某一类学员及客户服务。聚在一起时他们谈论更多的是自己的专业修炼与提升,最近又去哪里学了什么好的课程,为哪些有名的客户提供了服务,偶尔会抱怨客户和学员的种种挑剔和接待不周等。
第三层次,为价值。这类培训师的特点是非常喜欢上课,享受分享的快乐,他们会尽可能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密密麻麻,让自己没有时间休息;不上课时他们也闲不下来,不断研究和改进自己的课程品质,研发新的课程。他们在一起谈论更多的是自己培训了多少学员,哪些学员与客户在自己的帮助下获得了怎样的提升与改变,他们从来不抱怨讲课的辛苦,甚至有时候也不太计较课酬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