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种子的一生,要经历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的过程,如果播种或耕耘不当,到了秋天就只能颗粒无收。
我们的人生其实就跟种子一样,也有着春夏秋冬的过程。从播种到收获,中间一定是有时间差的,记住人生的播种与耕耘的道理--付出一定有回报。
很多年轻人经常恨不得今天播种明天就有收获,无疑,这是不符合生命自然规律的。你需要做的、能做的,就是播下正确的种子,用心耕耘,多浇水、多施肥、多锄草、多松土,做好耕耘,自然不愁收获的那天不到来。
反之,那些回报快的人,反倒不一定能得到真正好的回报与幸福。
回报周期与人生结果
计时工资:1天--临时工
月薪:1月--打工者
年薪:1年--职业经理人
3年以上--老板
100年--仙人
3000年--圣人
计时工资是回报最快的,但这种回报方式是临时工的工作回报,最大的风险是不稳定,种子播得太浅,风一吹就没了。基层的打工者们只能忍受一个月的回报周期,到期不发薪水估计大多就会开始坐立不安,所以稳定性不如能忍受一年的回报周期的职业经理人。老板得忍受三年以上的回报周期,所以老板们通常只关注回报周期和回报率。能忍受100年的回报周期的人都成仙了,100年后自己已经作古了。3000年的回报周期最长,这种人是“圣人”,因为种子播得足够深,所以地位是神圣不可动摇的。中国自古以来也就只出了一个圣人孔子。
孔子一生诸多不顺,亲人弟子相继亡故,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现,晚年在几个国家间颠沛流离。
孔子之伟大正在于其“知其不可而为之”,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希望于后世,在回到鲁国后他停止了直接的政治活动,一面继续整理文化典籍,修订六经;一面广收弟子,大规模地开展文化教育事业,相传孔子教授的弟子有三千余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七十二人。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也是在实践他所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孔子一生不求个人回报,但求经世济民。但正是这个不求回报的人,最后获得了最大的回报,历朝历代都把他尊为圣人,现在孔子学院已经开到了世界各地。
综上所述,工作虽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但是幸福生活一定来源于稳定的、积极向上的、有意义的、快乐的工作,你付出了自己的“剩余价值”,就要想办法经营工作,从工作中得到更多无形薪酬的回报。
脑袋决定口袋,在35岁以前,个人品牌比薪水更重要,少谈价格多谈价值,努力提升脑袋,修炼个人品牌,必将迎来美好的、收获的后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