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从而探知人的外形;
工作区域,从而探知是不是在一个城市里;
然后就是学历、从事工作和收入情况;
然后就是房子和车子的配备情况。
互联网时代的爱情,已经开始进行物质的量化和细化。八十年代曾经有过的那种稚气的浪漫,评剧刘巧儿唱的那种“我爱他”的几种理由,在这个时代都觉得不可思议了。
从蓝小时候,在家乡那个小县城,能够经常听到广播里播放的评剧《刘巧儿》的唱段。对于刘巧儿对爱情的理解充满信奉。刘巧儿喜欢柱儿,并且列举了爱他的理由:爱他身强力壮能劳动,爱他下地生产有本领;爱他能写能画有文化,回家能给自己做先生等等。
刘巧儿不知道才过了二十年,整个社会就完全不同样了。现在的爱情,是房子、车子、票子基础上的爱情了。
从这些陌生的来信里面,是带着爱情期冀的。但是首先筛选的条件,就是有没有具备基本的物质条件。收入太低的,工作不好的,房子也没有的,很有可能没有见面就被筛选掉。
从蓝打开第三封信。这个人似乎条件还不错,各方面能够聊一聊。这个人留有QQ号码。从蓝加了一下,对方很快回应了。对方网名叫做“爱情三十六计”。
“你不喜欢和我交谈吗?”“驿动的心”问道。
从蓝这才意识到: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回答“驿动的心”的提问。
怎么回答他呢?
其实,从蓝和“驿动的心”,正好可以比拟为奇怪的“一家人”啊!
“驿动的心”爱上了一个年轻的女子,和自己的原配离了婚。离开孩子选择和小三生活在一起。在自己那个原来的家庭里,老公有了外遇,作为原配带着孩子离开家庭远走他乡。
这不是同样的故事吗?角色身份是一样的,剧情也类似。只不过,不在一部电视剧里。
从这个角度,从蓝不喜欢“驿动的心”这样的人,甚至有点反感。不过,作为一个情感栏目的作家,从蓝有着更不同寻常的视觉。她能够更加宽容看待这些事。
人都是感性的动物。都有自己的欲望,都有自己的情感,都有自己的懒惰,也都有自己的自私。人不可能按照理性活着,大多数俗人,芸芸众生,都是按照自己那种天马行空的感性活着。
也就是说,只有上帝是永远正确的。人类有各种各样的错误,有各种各样的丑陋。可以原谅的。
换一句话:什么样的现状,都是合理的。都是上帝主宰的产物。
“没有。我有时候会处理一点工作上面的事情。”从蓝这样解释说。
“你不愿意说离婚的原因吗?因为怆痛?”
“不是。是因为已经过去了。那种事情回忆起来,像是别人家的事情,和自己没有一点关系了。所以,似乎就淡漠了。无关紧要。”
热恋、结婚、生子,一直以为自己活在幸福酒坛里的丛蓝,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的老公会背叛。她觉得那是别人家的事情,是邻居家的故事,和自己没有关系。她老公那么爱这个家庭,那么爱她,根本不可能发生背叛这样的事情。
可是突然有一天,那个大肚子女人敲门宣战了。
看到那个鼓胀起来的圆溜溜的大肚子,丛蓝觉得很恶心。她以前只觉得恶心这个词感觉很恶心,从来没想过恶心这个词用在这个地方这么准确。
是的,是恶心。是真心地想吐。
然后,就是那种刀片式地划伤,划在心脏的心室上,一道一道,疼得无声息落下了泪。
是那种背叛,伤到心房里的背叛,痛到骨子里的背叛。
留在婚姻里,就是忍受这种背叛的屈辱。忍受一辈子这样的背叛的屈辱。离开那段婚姻,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强加给自己的屈辱。
从那种刻骨铭心的背叛中走出来。走得很快很匆忙,一直走到忘记。
是的,我们一心一意付出了爱情,爱情却如此不堪把我们辜负。从蓝是那种传统的高度纯洁度的女性,她不愿意妥协接受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