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是无形的力量。林晓荟从小就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面。她生下来似乎就是为了学习而生的。需要学习的科目的课程表,就张贴在她的书屋里,她的母亲会把所有的要求和学习资料准备好,她只要努力完成就是。
即使是母亲忙碌不在家,她一个人,没有任何监督的力量,她也会坐在书桌前,按照母亲的部署,先完成作业,然后练习半个小时的钢琴,然后写三页的临摹。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大学,读本科、读研究生、读博士,她都完成得很顺利,好像没有一点障碍。
可能是因为太一帆风顺了。就业以后的挫败感,让她心里特别难受。也特别难以接受。
陈部长虽然没有提名,但是她那种含蓄不露的说法,谁心里都清楚。从蓝、汪佳信,从来就是情感部专栏作家里面、业绩最突出的。自己参加工作以来,也努力地发挥心理学博士的专业优势,努力去探析这个城市里面人们的情感思维。可是,写出来的文章并不能尽如人意。
这种对于人的能力的挫败感,让人特别压抑,特别难受。
也会让人从另一方面,不友好地去想其他人。比如从蓝。
从蓝是从另一个城市到这里来打工的。本科学历,和自己差着两个档次呢。可是她的文笔却很优美。她对人情感的分析往往能够切中肯綮,体贴周到,让人信服。
林晓荟偷偷也读过从蓝的文章。她的确感到从蓝是有实力的。她的功底来源于她对生活的实际了解吧。还是来源于她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
从蓝年龄比林晓荟大些。她为人的态度也和善。而且,从蓝的人生是经历了波折的。她是一位年轻的单亲妈妈。不知道因为什么离了婚,带着儿子离开了老家的城市,到苏城来就业。
如果从这个方面讲,林晓荟还是能够找到一点优越感的。她对从蓝的嫉妒就能够减轻一点。
但是对于汪佳信,林晓荟就有点说不出的嫉妒了。
汪佳信也是S大的,比林晓荟高几届。那时候她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大美人。人又聪明,长得又漂亮。硕士毕业就参加工作了。听人说她跟一些复杂人物有联系。这个只是传闻,具体知道的不多。
但是,汪佳信的能力实在是太惊人了。
她的文笔犀利又尖锐,但是酣畅淋漓。加上她的美丽,在读者当中很有些轰动,喜欢她文章的人很多。更让人有点不服气的是:她人缘又特别好。陈部长和情感部的总编对她都另眼看待。她和从蓝的私交也很亲密,如同姐妹。其他人个个都处得来,还有一个心心念念、坚持不懈追求她的曾锐。
曾锐听说是因为汪佳信,放弃了别处的工作,特地到情感部来的。自己声称“近水楼台先得月”。可是事实上他也没捞到月,汪佳信对他的态度从来不暧昧,明确得不得了:
“别想了!姐从来没有考虑过你!根本就是平行线。”
“备胎行吗?”曾锐问道。
“不行。姐从来不用备胎。”汪佳信说。
汪佳信似乎得到的太多了。可是自己,好像在情感部里,在作者群里,还是读者群里,都有点“曲高和寡”一般的孤独。
林晓荟想着,想返回传媒大厦的脚步都有些迟缓。
“晓荟!”安芷若在叫她。
林晓荟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