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在梁品正这一代共有五个孩子,中间的三个是女儿,梁品正是老大,他还有一个幼弟和他差着十几岁。
身为长子的梁品正小小年纪就开始习武,还在镇上帮着父亲经营武馆,吃了很多的苦。但梁大娘对幼子很是娇惯,渐渐的,这个小儿子就染上了些纨绔气,文不成武不就,也不好好务农。
后来梁品正的父亲旧伤复发,去世了,老人家尸骨未寒,梁家小儿子就闹着要分家,梁大娘特别偏心,不仅把老爷子答应给梁品正的武馆分给了小儿子,还将家里十亩田中的七亩当成了她的“养老田”,现银更是全部留下了,然后她和小儿子一起过。
就这样,梁品正一家在分家之后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只能守着三亩田的出息过日子,可在这种情况下,梁品正也从不短了对梁大娘的孝敬。
梁家小儿子把七亩田佃了出去,搬到了镇上接手武馆,可他没习过武又不善经营还懒惰,没几年,不仅武馆倒闭了,梁大娘手里的体己银子也被他花光了,他就偷偷地把七亩田给卖了。
听说赖以生存的“养老田”被卖了,梁大娘大动肝火,第一次对小儿子发了脾气,只可惜,这时候再教导已娶妻生子的小儿子,实在是太晚了一些,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小儿子一家人对她的横眉冷对和百般虐待。
小儿子一家在镇上过不下去了,就回了村子,这时候梁品正曾提出要接梁大娘到他家来生活,但梁大娘拒绝了。
梁大娘一个是不好意思面对梁品正一家,一个是觉得小儿子现在落了难,而她身体还不错,能做些活计,想帮帮小儿子,再说,她要是走了,梁品正每年给她的孝敬银子也就没了,要知道,这可是小儿子一家现在唯一的收入了。
说到底,就算到了这个时候,梁大娘依旧是偏心的。
可梁大娘没想到,她的这种做法换来的不是小儿子一家的感激,而是对她虐待的升级,就在这个时,旱灾来临了,所有的农户都颗粒无收,大家在忍不下去的情况下,开始准备带着不多的口粮逃荒。
最让梁大娘寒心的事儿发生了,小儿子一家人为了节省粮食,竟然丢下梁大娘在夜里偷偷地跑了,不仅如此,他们为了遮盖自己做下的丑事,还把梁大娘一个人锁在屋子里面,就是想要活活儿饿死她!
幸好,梁品正放心不下老母和幼弟,在准备离开前到弟弟家看了看,这才救下了奄奄一息的梁大娘。
流民之路是艰苦的,可也正是这种生存的危机,让他们一家人放下了以往的龃龉,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一路之上,他们做到了没丢下一个人。
梁大娘从来没说过,她一个人被亲生儿子关在破旧的屋子里等待死亡来临时,她都想了些什么,是怨?是悔?还是恨?
而梁大娘今天在刘桂荣一而再的胡闹后说这样的话,完全是出自因她自身经历而来的感叹,同时也是种变相的提醒,就像梁陈氏和梁秀莲对刘桂荣特别警觉一样——她们都曾在亲人身上吃过大亏!
元宝对此是明白的。
可元宝做不到,做不到对刘桂荣下狠手,甚至做不到苛待刘桂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