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你来了,我知道我对不起你,配不上你,可……我既然应了你这声‘相公’,我就该护好你,不让你吃苦受累,不让你像娘一样整日里哭……我……我真是太没用了!”说到最后,苏春生的眼圈儿也红了。
元宝有种震撼的感觉,她不知道苏春生小小年纪就这么懂得感情,可叹她的心里年龄比苏春生大那么多,却重来没意识道“相公”这种称呼所代表的真正含义,不过是把它当做讨好和证明自己身份的工具罢了。
元宝三下两下抹干了脸上的泪水,她不能给苏春生添乱,而要帮助苏春生,苏春生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对元宝来说,刘桂荣只不过是个“猪都不如的队友”可以只“怒其不争”而不去“哀其不幸”。但对苏春生来说,父母是无法选择的,只能面对无处逃避,而且刘桂荣对苏家兄妹三人,的确是有生养之恩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元宝前世的妈妈,其实连刘桂荣都不如,对元宝只生却没养,当家里遇到困难时,就撇下幼小的元宝一走了之,即使元宝一声声地哀哀哭求也没有留下她狠心的脚步。
即便如此,元宝还是不愿听别人说妈妈的坏话,哪怕说的人是元宝最亲近的奶奶。
每当奶奶指责妈妈时,元宝总会打断,“奶,不管怎么说,那是我妈!”
奶奶就会叹息着闭上嘴,元宝知道,奶奶这样,并不是觉得说错了,而是因为心疼元宝,不忍让元宝伤心而已。
两下里比较,其实苏春生在元宝和刘桂荣之间,对元宝的维护已经够多了。
想想三个丫过的日子,元宝不得不承认,苏家对她真的很不错了,要知道,那三个丫可是亲生的,而元宝不过是捡来的童养媳而已。
而元宝虽然念着苏春生的救命之恩,嘴里也叫着“相公”,可在元宝的心里,其实无论是对苏春生还是其他的苏家人,都是没有多少感情的,这才本着“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原则,自己不肯吃一点儿的亏,还对其他的事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
说到底,还是元宝从来没把苏家当成自己的家,没把苏家人当成自己的家人。
如果苏家人是元宝的家人,元宝就会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责,就会只想着怎么才能把家里的日子过得更好,而不是去一味地比较谁做得多了谁做得少了,斤斤计较地要求一碗水端平。
想明白了这些,元宝立刻开口问,“相公,我们是不是一家人?”
苏春生一点都没辜负元宝的期望,他连想都没想,直接应道,“当然了,元宝,你就是我们苏家的人,就算巧巧,以后也会是别人家的,可你不一样,你永远都是我们苏家的人了!”
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看来苏春生真不是穿来的,元宝想,接着说,“我觉得一家人就应该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而不该有什么事相互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