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秀和艾能奇是大将之才,但孙可望和李定国两人却是大才,属于天赋很高的人才,只要给份阳光就会灿烂的那种。
若说李定国是军事统帅,那孙可望至少也是治理一方的封疆大吏,加以培养,完全可心成万官之首的宰相。
张献忠中箭阵亡后,大西军退驻云南,孙可望能将云南大治,这份才能不是普通人所能有的。
只是他深受张献忠影响,对大明没有忠心,还有取而代之的野心,最终铸就千古遗憾。
朱慈炫年仅六岁,又是有系统在身的穿越者,并不担心孙可望有野心。
再说,孙可望目前还小,通过言传身教,将之培养成忠君爱国的能臣。
对那些造反派,朱慈炫看重的是张献忠四大义子。
李自成手下那帮大将是打仗打出来的,天赋没孙可望等人高,并且大多年纪也比这四人大,不具备培养价值。
朱慈炫以听之任之的态度,放任他们自个成长。
陕北两万卫队抵京后,他就派方正化查这四人,结果只有孙可望一人。
后来想想,李定国他们应该是还小,不符合卫队招募标准。
当然,他也没打算去陕西找,相信只要是金子,他们迟早会发光的。
孙可望就是已经发光的金子。
卫队都是十四岁至十六岁的大半孩子,队官临时选拔,要待今后立功再转为实职。
选拔自然是要看训练。
而孙可望就因训练突出,被选为大队长,管理一千卫队,深得李邦华器重。
方正化得李邦华介绍,自己又亲自下队观察一段时日,方将自己的评价上奏给朱慈炫。
与孙承宗沟通后,朱慈炫就趁空召见孙可望。
毕竟不是日后南明权臣,尚年幼的孙可望,在同齡人面前或许显老成,可在皇帝和上书房重臣面前,他再努力保持镇定,那微微发颤的身体,仍暴露出他心中的忐忑。
让他入座后,朱慈炫笑问道:“孙可望,若朕不派朝廷大员入陕赈灾,不招募两万卫队和延绥抚标,陕北会怎样?”
“陛……陛下,”孙可望紧张得结结巴巴,“饥……饥民遍地。”
孙承宗温和地笑道:“陛下面前,不必紧张,按你本心说就是。”
朱慈炫笑眯眯地看着他。
孙可望深吸口气,抬眼看一下朱慈炫,随即低头,低声道:“或许会有人造反。”
“不是或许,已经有人造反。”
纠正一下他,朱慈炫又问:“若是烽烟四起,你会参加义军吗?”
“陛下……”孙可望吓得脸色惨白,离座跪倒在地,表忠心,“陛下,小人心向朝廷,心向陛下,不会造反。”
示意高时明,扶他起来,要不然人都要瘫软下去。
朱慈炫叹息一声道:“人活不下去,朕也是要造反的,更何况贫苦百姓?”
这话没人敢接。